大同与不同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单行道的蘑菇

小时候每年快要到端午节时,母亲都会特别忙碌,采粽叶、泡糯米、准备麻绳等。看着大木盆里一片片粽叶,泡在水里,身上发出棕色、顺滑的光泽,再看着旁边桶里洁白的糯米,就特别的有食欲,期盼着母亲能早点裹粽子,好让自己早点能吃上粽子。

转眼一瞬间,毕业很多年了,有时工作忙得昏头转向,竟有几年忘记了端午节,还是母亲送来的粽子,才让自己恍然意识到,吖,端午节都到了啊!但在今年除了母亲温暖的粽子提醒,网上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提醒着我,端午节到了。

说实话,自己从小吃的粽子都是甜的,沾糖吃,后来随着条件逐渐变好,在粽子里面加入了大枣、红豆等,但还是甜的;再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单位端午节发的粽子礼包里,第一次吃到了裹肉的咸粽子,但直到今年看到网上如火如荼的粽子甜咸之争,网友们俨然划分两大阵营,互不相让,好像自己所代表的就是那一派就是真理,视另一派为异己邪说。

其实,在我看来一颗小小的粽子,不管它是咸的还是甜的,在棕褐色的芦苇叶下面都裹着家人、母亲深沉的爱,不管你长到多大,母亲的背驼到多深,你都会吃到家人和母亲裹的粽子,只要你说好吃,喜欢吃,她们都会一直裹下去。在家人和目前深沉的爱和寄托之外,粽子还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能让祖国大地,不分南北的人们在统一的日子里,人人吃着粽子、讨论着粽子,家长向子女们传授着粽子背后的故事,这种文化的熏陶,是凝聚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一种无形的力量。

所以,看到今年网上的甜咸之争,看到网友们幽默风趣的插科打诨,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站队,相反我看到了这场争论中的可爱之处,正所谓“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延伸一下,正是因为“不同”,才造就了“和”,试想下如果今天中华大地,不分南北东西,都统一吃着同一种粽子,同一个味道,同一个造型,同一种配方,你会感到有趣吗?相反,正是有了地域差于、口味差异,才让我们有机会去认识别处之美,体味另一种风味,和睦相处。

在争论的背后是“大同”与“不同”,二者是一对辩证对立的矛盾体。在今天的社会,有着太多的这样的矛盾争论,也有着太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大同和不同之间作出选择。就拿粽子甜咸之争的发源地---互联网来说,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势如破竹,但随之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提供发言献策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型的“自媒体”之际,也带来了谣言中伤和键盘侠,因此,是力求大同,统一格式化管理,还是允许不同,让每一个声音都有被发出和听到的权利,就是一个矛盾体。在辩证两极之中,去选择、去求证,永远没有对与错,就像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一样,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相互映衬和相得益彰;同样,我们也应用这种原则和思路,去对待和看待大同与不同,相得益彰的辩证矛盾,我们应该鼓励和允许,更多的不同;但相互抵消、此消彼长的辩证矛盾,我们则应该规范统一,施于更多的“大同”约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