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青春不可负大学四年,我要这么过

你进不去的,除了女神的身体和考研报名,还会有这些

2017-10-10  本文已影响64人  路野先森

01

今天,考研正式报名开始,让我想起了不久前预报名时,刷爆朋友圈的报名失败惨状。

如果不是亲历这件事,我们大概永远无法想象,在我们命运的交叉口,生活依然会以各种操蛋的方式,来蚕食站在社会边缘等待进入的我们为数不多的一点心力。

这些天,可怜了我们的准研究生们,和正在努力成为准研究生的人们,硬挺在报名入口,就是不让进。

相比之下,有些人还算是比较幸运的,系统还是发了点善心给蹭了一下,一直进行到最后一步才报名失败。

对于这个场面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和我们操蛋的选课系统一样。

但至少这些人是幸运的,因为真正的命运分叉口,其实是在几个月后的那场考试。

对他们而言,真正的焦虑还没有到来。

02

我一直在想,在考研这个选择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动机,以及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在以前的观念里,我一直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会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平日里平淡如水的生活,并在这种平淡之中一点一点逐渐丧失改变生活的勇气,不敢面对生活加之的压力,而这些他们自己也不曾察觉到。

他们生活学习的源动力,就是为了完成某个指标性的东西,而非主动地不断否定并不断升级自己,因为否定则意味着改变,他们害怕变化。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能力很强,考试的能力。

于是,在毕业突然来临的时候,他们便习惯性地以考研、考公务员来逃避这一部分压力。

所以,他们的生活哲学就是一个字:稳。

上学的时候,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地上课考试考证拿到分数,一切想法都有章可循。

就业的时候,要有一份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收入,哪怕收入不高,不用风里雨里就行。

在这些人里,考研的,最终一部分成为老师,进入我们的教育系统,考公务员的,进入政府系统。

所以,我大概想了一下,如今我们的政府系统、教育系统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正是你身边这些活得像一潭死水的同学,将来要拿着当初教育他们的指标来教育你的孩子你的后辈,进入政府系统来对你的的社会资源进行分配。

这样想是不是很不开心?

但其实,我们想得太简单了。

03

前几日做一个有关朋友圈的话题节目,其中一个嘉宾谈起自己从事的新媒体行业,微信,是这个行业讨饭吃的地方。

那些躺在自己微信列表里的人,每一个都是父母大佬,像其他人那样随意删人?万万不敢。

不仅微信里要小心翼翼,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行业困境:

没有资源,
没有平台,
招不到人,
各方面储备不够,
……

这让我想起最初我想做公众号的时候,一个学金融的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

你知道现在微信上的人对什么最饥渴吗?

我的回答是成功的事业。

朋友说我答对了一半,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但大家都想知道怎样才能成功,他们想要的是成功的条件,是知识,但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需要有价值有营养的知识。

你能提供吗?除了你父母,你觉得还有谁会信你一个二本学校的穷学生?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为考研准备了半年了,写了一年的公众号也放弃了。

因为焦虑,因为写出的东西自己都没法认可。

除了mmp,我还能说什么?

mmp,这也是我的焦虑啊。

......

04

作为一个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其实我们都懂自己所在的学校到底有几桶水,尤其是低层次的二本及以下的学校,各种毕业生的例子越来越多的让我们看得到,走出学校后,能有几个不是有着高学历的普通工人。

他们当然是一群非常有理想有激情的热血青年,他们当然也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终极梦想,但是,改变世界,凭什么?

热血?
勤奋?
一天努力工作十八小时?

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难。

考研至少是向着更高的学历,更广的资源,和更深层更系统更完整的知识。

谁都渴望体面高薪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就算自己很穷,但是谁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可以岁月静好富二代。

但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先于我们兑换梦想的人,那些能够撬动这个社会的规则并率先占据市场的人,那些先我们一步当上富二代的爸爸的人,大部分都是出身于高级知识环境的人,他们拥有高学历高视野,拥有一手的知识解锁技能和一手的资源。

当他们早早地占领山头当上大王的时候,我们还在山脚慢慢地爬。

所以,出身普通家庭在普通城市上着普通的大学,没资源没人脉没平台,最重要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支撑。

不考研,进入市场后天打拼,可以。

不考研又不努力,背着次品标签,没有知识保护套,你当市场那么随便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