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在这里取景,汤唯在这里结婚...这个地方有什么魔力?|哥特
1. 哥特兰四日简记
哥特兰岛,波罗的海最大的岛,瑞典国民级度假胜地,怎能不前去打卡~ 临行前已经做好了“就这?”的心理建设,事实证明降低预期果然有好处。
岛上6~8月是旺季即high season,8月的中世纪节更是游客高潮(但其实4月初的复活节就已经是大热门了,同事去年圣诞就定了复活节的住宿,价格还比肩南欧热门)。
维斯比古城我们本想错峰在9月初出行,一是觉得还不至太冷且海边不至于太晒,二是吃住行会相对容pian易yi一些,结果一忙就推迟到了9月底。好在今年8月凉9月暖,上岛几天多云为主,蓝天和落霞都没落下,算是老天的礼物。
斯京往返Visby,可以在Nynasham港坐3.5h的船,或Alanda机场坐45分钟飞机,前者要加上提前上船的等候时间(大于1h)和市内往返港口(大于1h)的时间,时间(假期)和金钱一样耗不起,于是果断选择更便宜且快捷的飞机。
瑞安的机票一般300Kr往返,比船快且便宜本来只打算呆3天,但4天的往返机票恰便宜到多睡一晚不错的酒店还低于3天往返,继续果断带电脑工作一天——事实证明这个决断也是英明的。
于是周六一大早8点半落地Visby机场,逛游40m腿儿到市内,取了租的车车奔北到法罗Fårö岛住第一晚;周日奔南转一圈再回Visby还车,第三、四天在Visby城里溜达,周二下午回斯京。
一切都挺好,就是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到法罗岛订的酒店打算checkin(就怕low season人家下班早)时前台早已空空,转一圈到下午6点多再去结果连餐厅都寂静无声,再打他家电话也无人接听,只好杀回Visby临时订了个酒店住(也只敢找酒店,度假村基本不会晚上留人了),意外“免费升舱”,算是因祸得福了一把。
岛上确实适合自驾,虽然沿途看到好些汽车站,毕竟有的站点离“景区”还有段距离,关键还要卡着点儿没那么随意。并且开了两天车,一次都没见着公交,可见(尤其low season)班次有多稀有,能自驾尽量。
Visby机场出来就有各大租车平台如Eurocar,Hertz,Aviz等的服务点,要便宜点的如https://wisby.se 得到码头才能取车,我们选择后者是因只打算租两天而后在visby城里腿儿了足矣,但也算小小踩坑是因wisby家车真心老旧(但确实不妨碍开哈)。
我们租的破车V70我们被分到了一辆Volvo V70,已经跑了30+wkm且驾驶座座椅都已经磨破,由于太老连usb口都没有导致第一天我们的移动电源都使光了,2. 4的排量比小可爱Golf跑两天多加的油可能都够填补便宜出来的租车费用了。取车点离码头还要往南500m,浪费时间走到停车场就知道并非运气不好才分到这辆,因为停在那儿的所有车都上了年纪...
奉劝有类似的行程的小伙伴,可以在Visby城里找这几个大的租车平台提车,这样市内还也就没有异地费了。
2. 岛上自驾二日游路线
下面是自驾两日的大概线路,计划打卡的一些地点因头一晚未能在Fårö住宿而“损失”掉,其他更多值得打卡的地点因较为宽松的行程安排而没囊括。
我们参考的行程安排况九月末的日照时间已不像夏季那么悠长,想充分利用时间的小伙伴可占满48h,不用像我们第二天看完日落就还了车~ 仅供参考:
按时间顺序,自驾实际停留点和放弃的计划内停留点:
Day 1:北部法罗岛
Lummelunda岩溶洞 划船探险淡季也米有了~
Jungfrun 停车后需要稍徒步一小段看巨型狮子Rauk
Blå Lagunen (The blue Lagoon) 所谓的蓝湖 呵呵哒 除非你想去游个泳
Öjn's Stenugnsbageri 地图上推荐的Pizza店午饭 牛肉芦笋的确实不错 薄饼皮
ICA 买补给 开出停车场在路最右边排队等Ferry上法罗岛 快到港口时停车处有厕所
Rauk: "The Dog" 二狗子石柱 旁边清澈的浅水洼里有一张一翕的水母们
Digerhuvud 【省略掉】 因订的酒店(Bergman Museum旁Fårö Kursgård)无法checkin,想在下一地点打卡后再到酒店前台尝试一次,故而做了减法
Langhammarsgubben – Raukar 看老人头石柱(法罗岛明信片)
Ankan City 【省略掉】 法罗岛东北部 小黄鸭聚集地 再回reception依然无人,打了几个法罗岛上的度假村电话都无人接听,只能回Visby住酒店
Visby 住Donners Hotel,停车Klinttorget 7 Parking (离中心区最近的停车片区,周末免费)
Lergravsporten 【省略掉】第二天初始站 主岛东北岸 第二日从Visby往东南故不再顺路
Day 2:南部石船和石迷宫
Roma Abbey 残存最完整的是教堂,早上人少且光线柔和很适合拍照,有只大橘非常傲娇
Folhammar Raukområde 一大片Rauk“迷宫”,发挥想象也很有收获,需徒步一小段,但海边并没发现化石haha,走到很靠里也有个石头漩涡可能是现代的(时间原因放弃不远处Gammelgarns Church和它东南600m的磨剑石)
Gålrum gravfält 一大片此起彼伏的船型墓葬 很壮观 幸好正午时分到访
Fossilmuseum i Hemse 三位老人家开的化石博物馆,感触颇多,后面详说
Hablingbo Church 比较特别的是教堂外的石柱上的石头雕刻和教堂里的Runestone
Fröjel kyrka 比较特别的是教堂外的石头漩涡
Gannarve Ship Grave 此行见到最完整的船形墓葬,居然就在马路边边且仅此一条
Bronsalder pa Gotland 上一条船意犹未尽,看到这条是上BBC记录片的那条才心满意足,往里走还有一条稍低的
Högklint Utsiktsplats 海边悬崖也能远眺Visby,悬崖边往下能走一段,落日时分光线特别美
3. 石头记
Gotland这一趟简言之就是寻石之旅,雅丹石灰岩海蚀石柱、古动物化石、船型墓葬、石头漩涡、古墓墓碑Ronestone、中世纪教堂遗迹、石城墙、岩溶洞...
海蚀石柱在Fårö岛有几处打卡点,但在本岛也有好几处,比如东海岸的Folhammar有一大片,然后你就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这些“百万宝贝” (百万年前从海中“崛起”)起名儿了。
唐朝仕女?Folhammar号称在其岸边也能捡到化石,但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也没发现显而易见的化石们(需要切割的恕我没有火眼金睛),估计早就被一波接一波的游客们搜刮走了。
但这里不失为休闲好去处,带上烤肠和水外加几块碳,妥妥的海边烧烤就可以在林立的Rauk之间开摊儿了。
停车场附近还有个石头旋涡,无从辨别真假,但临近“Rauk森林”的石头漩涡却更煞有介事,怎么看怎么像太极八卦图。但我们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可比通过漩涡困住恶灵不出去作恶要“运筹帷幄”多了。
早前从BBC的一个纪录片中我们得知哥特兰岛特有的船形墓葬,但并没在xhs、qyer等平台的游记中读到,幸好我展开想象力用ship grave之类的关键词搜索,才在google map上找到了三处,我们到的第一处Gålrum gravfält是个超大型grave,在门口介绍栏背面的英文资料最后列着哥特兰岛上几处较大的墓船(但我们已经计划了三处)。
但当你跨入Gålrum gravfält这座巨大的fenchang,已知墓船周围埋着的是先民火葬后捣碎装入罐子的遗骨时,心里还是庆幸来的时候正好艳阳高照,并禁不住对比教堂周围那些林立着的墓碑,只不过是递进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所用的缅怀和留存遗骨的方式仍如此相似。
我们到达第三处墓船时能确定眼见的第一艘就是多年前BBC里看到那艘,不免有些小激动。
墓碑Ronestone在北欧博物馆和Viking博物馆里都见到过,上面刻画的文字或符号又不像古埃及文那么成系统,也没有罗塞塔石碑这样的媒介,所以更显得神秘(除了简单得能猜出的数字等符号),有些教堂里存着附近发掘出的石碑也没加特别的保护,也多亏了大家自觉的不乱写乱画吧。
中世纪教堂遗迹在本岛最集中处就是Visby,此外有名的就是Roma Abbey了,这里在旺季还有节目表演,但自从我成了文盲之后,演员们再怎么穿着电视里才能见的盔甲也无法引起我的兴趣了:因为说的啥我一个字也听不懂。
有点意思的是,挪威国王Olof让12世纪初的哥特兰全面基督教化,岛民放弃了包括雷神托尔和洛基的多神教信仰,而Roma Abbey处的修道院就叫Olof Monastery,难道和这位铁腕国王有关?
4. 化石博物馆
着重说一下也仅因个人感受的因素。规划行程时,在google map的留言上我已经看到了2 “elder brothers”在“经营”这家博物馆,里头是他们自己收藏的各类化石。本来也是可去可不去(对SE的多数博物馆现在都这态度),仅因其位置恰在两个打卡地之间可顺道前往。
沿着路口挂着的“博物馆 开放”的小路牌,车开到一个几乎荒了的小院里,一块小牌指示的“博物馆”是一间关着门的小平房,像荒了很久的样子。我们不甘心的周围走了一小圈,打算撤时看见一位老太太从旁边的院子里走出来看向我们。
离远了我还以为停车前发动机噪音打扰到她了,结果走近了是她向我们招手,并摆正小牌的方向(原来是指歪了),并带我们去了一间怎么也不会想到是博物馆的工具间。没错,那就是一间蹲在house身边蹲在草齐膝盖的院落里的工具间,门口一个大锁头挂在木头门旁边,出门时我甚至在想,来个人一撬锁就可就把这些个“宝贝”一锅端了。
老太太用含混不清的英语(主要是我英文不好,但应该也有部分原因是她的假牙影响了发音)立即展开了展品的介绍,弄得习惯自己安静看博物馆的我有点无所适从,在刚刚适应些时她却转身出门说迎去老头子,此时已经挪进屋了一个“老头子”,双手拄着个能推能做的拐杖车,我立即明白这就是two brothers之一,他身后另一辆往前一步一挪的拐杖车后,是他的兄弟,这位老太是其中一位的夫人。
于是老太太给我们挨个介绍他们的收藏(尤其是三叶虫,个头差别可以这么大),两位大爷坐在车上听着,时不时冒一两句瑞典语...离近一些你能嗅到他们散发着的老人味。
他们大部分的收藏都是关于三叶虫的,而且“私人博物馆”的好处是能让你摸这些石头,化石摸起来凉飕飕的而且这种节肢动物看起来这么丑,我真心不想摸哈。
通过老太太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里不少的三叶虫是来自芬兰、丹麦甚至加拿大的友人,当然还有别的海洋生物,看来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收藏喜好。
很多化石是后期切磨出来才能看见这些生物的,比如有个鹅卵石从中劈开能看出是只小螃蟹,但我好奇的是在没劈开之前是如何识别并被捡回来的呢?
还有块石头的剖面是章鱼的吸盘,老太太说章鱼时我能明白,但她也不知怎么表达吸盘,于是撅起嘴开始做吮吸状(我就是在这里断定她满口假牙haha),看到我茫然的眼神后只好说,我希望你明白我说啥。
我于是拿出手机给她找章鱼触手的图片,她看到后释然的笑着说,手机有时候真好啊^_^
老太太太过热情,我总觉得应该表示一下,于是看到一块小小的化石时,我让小胖问她是否出售,结果老太太脸色拉了下来说不卖。是啊我们大意了,这些是他们的收藏啊,怎么会出售呢...
幸好是小胖问出口的,我及时用一个问题岔开了话题。如果不是后续的行程安排,我倒是愿意再听老太太介绍几个她最喜欢的收藏,并临走前用swish支持一下,毕竟在瑞典是几乎没有免费博物馆的。
关于用swish 来donate,也是我们离开之后才意识到的,因为刚进门就能看见swish的二维码时,还以为这是用来买纪念品的收款码呢。老太太可能也因我说从中国来,以为我没有swish才没做介绍。最后我在留言本上写中文时,老太太笑着说她会去查字典的。
我们转身出来时,两位大爷又缓缓起身送我们走出这间低矮的工具间,看着他们迟缓的动作由此猜测他们的生活可能无法完全自理,也没有年轻人在身边,我心里沉沉的。
一是顾影自怜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二是这三位老人现在能通过经营这间博物馆来打发生活,如果再往后,这一屋子他们视若珍宝的石头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交给当地政府么?如果zf继续经营或收入公立博物馆,还是需要有人维护的,那么自然会有一部分被淘汰掉;三其实有点讽刺,三位耄耋老人(时间线拉长一点即行将就木)颤颤巍巍的给后辈们介绍几亿年前作古的生物,而百年之后听者和说者也都化为森森白骨,再过几亿年后成为现在他们手中的石头...
好吧,回到现实。
(未完待续)
文:kk
图: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