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心理学之父VS佛教高僧:谁的内心更强大

2017-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叶派小生
布拉格以弗洛伊德为素材的雕像:吊在外面的人

一说到心理学家,大家都会想到那是一群熟知人类各种心理问题,通晓人性各种弱点的专家。既然是心理学界的专家,他们自己的内心应该既健康又强大吧?可事实却未必如此。就拿弗洛伊德来说吧,这位心理学界的泰斗,据说一辈子都被恐惧症所困扰;晚年的时候,更是无法忍受口腔癌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最后竟然恳求作为好友的医生,给自己注射吗啡自杀,终年83岁。

捷克首都布拉格有一个雕像。名叫《吊在外面的人》。正如名字描述的那样,雕像为一个真人大小的男子模样,伸出一只手,紧紧抓住一根从房顶平伸出来的棍子,身体高悬空中。那根棍子,实际是一根稻草,雕像中抓紧“救命稻草”不放的男子正是弗洛伊德。从这个雕像来看,这位伟大的心理分析师看上去自己的内心一点儿也不强大,甚至可以说脆弱得可怜----至少在某段时期内如此。

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另一位八十多岁身患绝症的老人,达摩难陀长老。

达摩难陀长老

达摩难陀是个虔诚的佛教高僧。当医生告知他的前列腺有肿瘤的时候,他竟然哈哈大笑。结果反把医生弄傻眼了,这可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病人:听到如此糟糕透顶的坏消息时不但不腿软,反而笑得起来。

达摩难陀说:“这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疾病是自然现象,如果我们的内心将它看得太过严重,并为此过度忧虑,那无疑是在制造问题。” 

治疗过程自然非常地痛苦,达摩难陀却淡定如一:“我从不担忧,也没去想他,一切日常作息照常,反而是许多人在唠叨,责怪我为何病了,还要去这里去那里弘法。……当身体病了,请别允许你的心也病,你需要一颗健康的心来维持这个躯体。”

    二者的鲜明对比令我感慨万千。青睐心理学的往往会把宗教斥为迷信。而在宗教徒看来,心理学的格局未免太小了:眼睛只紧盯着这一辈子,老惦念着如何过得更健康,结果反倒“执”起来了,无法真正地放下----既然无法真正地放下,也就自然治标不治本。虔诚的教徒(不一定是佛教徒)呢,则多少看穿了生死,虽然未必能把人的各种问题条分缕析得像心理学家那般透彻,却能真正地做到了无牵挂,反而心理健康通泰。心理学上的干预多半只在显意识上,而宗教信仰的干预却能深入到潜意识。在我看来,心理学的作用不但有限,甚至还可能是把双刃剑。也就是说,可能你了解的越多,你的心理问题也就跟着越多。就像有的人本来不会晕车,但听人说多了晕车后慢慢的就开始晕车了。

只是宗教信仰是种文化,是种习惯,甚至是种传承,不是你想信就能信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有宗教信仰其实是种福气。我羡慕那些一直有宗教信仰的人,非常非常地羡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