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困境

2019-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可斫

古琴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困境

原创:林可斫 

——抚琴、烹茶、读书、种花   无离琴道馆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其中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构筑现代精神文明的基础,其精神养分滋养着民族、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而古琴作为文人四艺之首,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当代大学生实际行为中,却存在着大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背离的现象,而古琴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也遇到了困境,甚至许多大学生不明文化,不识古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涌入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核心地位,甚至被排斥、被摒弃。

大学生对吉他,钢琴等西方乐器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古筝,古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在器乐的学习上,往往也是以演出为中心。在乐曲的领会上,更注意乐曲的音乐性,而忽略了其内涵。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定,面对更加开放宽松的环境和多元化思想价值的选择,在西方文化思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冲突间,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误导和影响,导致价值选择的偏差和意识形态的模糊。在音乐的欣赏上,受外来思潮影响较大。以上种种境况都对古琴文化的传播制造了不小的困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琴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也不太乐观。随着“古琴热”的产生,教授古琴的机构并不少,如琴行,琴馆等。但总体来看,数目偏少,古琴文化的普及工作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古琴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较低,各高校也鲜有古琴类的社团和组织,这就使古琴的传播变得更加困难。

古琴的传播困境,在校园文化的营造上,也深有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含着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立等物质文化,也包含着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授。校园精神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师生在共同校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内部认同的群体价值意识,相对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核心建设和灵魂体现。

高校应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中去,注重建设人文校园环境,加强传统文化的熏染陶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新形势下,缓解古琴文化的传播困境,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古琴文化和传统文化,帮助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和优秀的历史资源,提升文化素养,增加爱国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