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图学习

2024-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Zero_杀

业务流程图包含的要素

角色、活动、协助关系、分支、产出物、异常、审批和规则

1.先绘制主体流程 

以最简单的方式勾出主体脉络,即基本要素中的角色、活动、协作关系梳理出即可。其他的分支、交付物、异常、审批、规则统统都放一边。

2.补充

主要是沿着流程进行发问,重点放在分支、产物关系上。看看是否存在分支的情况,各协作之间是否有交付物。

3.再补充管理要素

完成主体流程绘制后,接下来就要放在管理要素上了,即异常、审批和规则。主要的思考方向是:“是否存在完全不能够按照这个业务流程执行的情况,如果存在,应该如何处理?”。就“审批”进行询问,关注点在“现在有哪些审批点?还有哪些环节需要增加审批点?需要增加什么样的审批?谁来审合适”。

4.规则

需要询问一下业务上有哪些规则,可以从行为规则和数据规则两方面进行交流。行为规则就是各角色之间协作或者角色执行活动步骤时需要遵循的规则。数据规则就是指对交付物的一些格式、内容进行限制的规则。

5.最后进行流程的分析和优化

绘制完成后,只是准确的还原了业务上的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分析和优化。

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站着用户的角度来体验整体流程,然后去发现不合理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寻找:

清除无效的环节:找到流程中不产生效能的、浪费的、低效的环节,然后想办法清除。

简化高频:对频率比较高的环节进行优化,使其效率提升。

整合依赖:将相互依赖的环节整合在一起,提高效率。

自动化烦琐:把人做起来麻烦的事让电脑来干,提升效率。

如何把握流程图的颗粒度?

其实业务流程图是有三个层级的,层级不同,颗粒度不同,分别为组织级业务流程图、部门级业务流程图、个人级业务流程图。

组织级业务流程图:用于描述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关系,供决策层人观看,所以颗粒度只细化到部门即可。部门内的相关操作可以合并成一个。 部门级业务流程图:用于描述岗位之间的业务协作关系,供管理层人观看,颗粒度细化到岗位之间的操作。如果是业务流程分析,就应该在这个粒度上进行。 个人级业务流程图:用于描述一个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适合业务场景分析时使用。

如果这个级别还比较复杂,可以在分解为子流程。 在判断流程图是否过细时,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看是否与协作无关;二是看是否独立可汇报的工作单元。如果与协作无关或者不可独立汇报,那就是画的太细了(到个人级别了),需要合并(合并到部门级)。

该文章为学习之后精简提炼,非原创文章,仅供学习使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