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让你、孩子、电子产品和谐共存的方法了解一下?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57人  fa33daafe938

彻底远离当然是不可能的,与其说是远离,不如说是有计划的引导。

第一,使用场景。

孩子寒假没上幼儿园以后,我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了。

有时候很气恼,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完,还要管孩子,非常烦。

并且一管了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完全只能搁置了,真的能深切体会什么叫又气又恼,一如我本来想睡觉,现在却在这里打字的心情。

有时候真的就想躲在卫生间里发个呆,实在想清净一下。

还有一些时间,明明需要社交,但是孩子却在一旁“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有时候真的就会咬着后槽牙说:宝贝,妈妈现在非常不想和你讲话,请你自己去玩。

这种时候,就是祭出iPad法宝的时间,给孩子玩一会儿。

所以我的iPad里存有好一些适合孩子用的内容,识字游戏、绘本和一些简单又繁琐的小游戏。

有了识字游戏以后,孩子就比较少玩小游戏了,这些优秀的软件真的很好。

有些时候,我会把我的Kindle拿出来,翻出注音等等功能,给孩子找图多字少的书看。

其实用这种手段获取一分钟安宁,目的则是让孩子理解电子产品是可以用于获取知识的。

我日常背单词、上网课,甚至不懂的事情顺手上网查,都会当着孩子的面做。

就是想告诉孩子,电子设备不是用来玩的,这个工具应该让生活更好。

第二,控制时间。

我有用软件控制我使用手机的时间,通常一天就是两个小时左右,所以我自己就很不愿意把手机时间用长,也就不会沉浸在手机中无法自拔。

孩子知道我用手机的习惯,所以她通常不会用我的手机玩,一般都是用iPad玩。

而且我10点以后锁手机这件事,孩子也是很清楚的,手机不带进卧室也算是一个原则,大方向先有这个规则。

iOS12的版本新增了屏幕使用时间的监控,这个功能简直太赞了,可以设置某个类目下软件的使用时间。

视频类的软件我通常设置20分钟,超过的会15分钟提醒一次。

所有孩子的软件,我一定会在软件内找到设置时间控制的地方,把时间控制在最少时间。

孩子不会主动停下来,但是,成人其实有时候贪安逸也会放松监控。

明明玩十分钟就够了,可是那一刻孩子太安静太让自己愉快了,就多玩一下吧,然后就玩久了。

所以一定还是要信任软件内自带的监控,卡好时间,大家也能维持个体面。

看到系统白屏提醒时间到,孩子就会乖乖离开桌子走一圈,等过一会儿再玩。

看视频的时候,我会给孩子尽量选能够听的视频。

时间到了就给孩子转成听的,这样,一方面她耳朵里也有东西在充实着,另一方面也不伤眼睛,她也可以玩点别的。

说白了,家长不要懒呗。

从小就给孩子建立这个意识,未来不一定会有自控,但是不建立更不可控。

第三,多给孩子培养爱好。

就现代这种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而言,如果一个孩子呆在家里一天,你说他会不会醉?

所以一定要找一点相匹配的事情来充实他。

如果出去玩,我一定会给孩子带玩具,电子设备一定是最后的选择,玩会儿还是要换回别的东西玩。

平时,她要读书、学英语、练钢琴,其实都很花时间,留给她用电子设备填充的时间也是不多的。

实在不想给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丢个纸笔给她,他也是乐意的。

第四,对大点孩子。

硬抢肯定不行,但是太弱不管的父母就更不好了。

我觉得建立孩子的习惯,肯定从父母自身做起。

父母都在家玩手机玩的不抬眼,就不要期望孩子能好了。

用手机等等的东西,要给孩子建立规则。

譬如上面提到的,十点以前锁手机,手机不可以带进卧室。

如果观察到孩子偷偷躲起来玩,那更是要说明白,父母什么都能接受,唯独不能接受他们自己骗自己。

我觉得孩子玩电子产品这件事,是需要斗争的。

可以不首先使用暴力,但不承诺放弃暴力。

很多父母看着孩子大了,难管了,就索性不管了,孩子你自己去碰吧。

这肯定是错的方式。

我遇过最奇葩的是父母不管,还在小学的孩子,晚上玩到两、三点才睡。

睡眠规律从小就被破坏,连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玩了什么,这肯定是不妥的。

这件事上,父母没有躲麻烦的权力。

总之,父母自律加耐心引导,孩子是可以养成好的习惯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