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P学习成长日志

IDP成长日志-L23沟通思维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郑的成长日记

一. 沟通的本质

单向沟通→把自己脑海中的信息都尽可能无损、完整的传递给对方。

这并不是好的沟通模式。

第一个问题→你的信息没有经过加工就传递给对方,让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重点。

我们经过组织和加工,把信息的重点和结构拎出来,做到“表达有条理”。

第二个问题→没有关注接收者的理解程度。

好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信息传递。

沟通的关键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懂了多少,是否给出应有的反馈,一个良性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要做到双向沟通,要求我们能够站在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去表达,同时做到信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小结:

二. 为什么沟通容易出问题

→造成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

①信息损耗

②背景信息差异。

我们脑子里想的,和我们说出来的,再和对方听到和理解到的信息都往往是有差异的。

一个完整的信息的传递分为“原始信息-加工-传递-接受-理解-反馈”六个环节。

在实际沟通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几乎都会损失一定的信息量。

每个人脑海里的信息储备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人的职业背景、生活环境差异、甚至成长经历的差异会导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思考模式、价值观的截然不同。

→沟通中需避免的四种心态:

三. 结构化表达

→林菠萝当时的表达本末倒置、逻辑不明。

在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也需要用到“结构化”的表达方式。

→金字塔原理四原则:

①要明确重点,在一开始就先说明中心思想。

②表达时注意层次清晰,逻辑明确。多用“第一、第二”等连接词。

结构化工具→【SCQA表达框架】

总结→结构化表达基本要点:

四. 沟通的通用方案

审视反思自己是否在每个环节都做好了?

首先,原始信息→加工,是从“沟通者”到“接收者”的信息传输链条,把这一步做好,我们需要做好“沟通前准备”。

这个过程应该是理性的、客观的,避免受情绪的影响导致充准备不充分或者方向跑偏。

其次,沟通过程也不能忽视:结构化表达、注意倾听和提问,以及非常重要的一点→换位思考。

最后,在沟通后,我们还需要注重对方的反馈,共识的建立与确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