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教育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师者父母,讲知识教做人

2017-09-09  本文已影响144人  陶然听说

师者父母,讲知识教做人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这句话出自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之口,这位校长已经在2017年7月13日离开北京四中,不再担任校长。过去的日子里,我远在一千里之外,我念的是市普通高中,却不影响我知道北京四中,也不影响我知道刘长铭。

14年校长经历,30年从教经验,刘校长卸任时,给全体教育者写了一封公开信——《致全体教育者的公开信》。讲了他对校长,教师,家长的建议和期望。

校长的部分不谈,比较远,体制相关,不好讲。碰巧在教育行当混了三年,身边也有很多朋友都成家生宝宝了,分享下我对教师和家长两个部分的理解。

有一方土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却信仰缺失。野蛮生长,难免滋生问题。教育是重灾区,受教育的人深受其害。


致教师

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刘校长根据他的经历和经验总结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1. 有知识

讲知识要精准、精炼、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教师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里。

这是基本要求。知识储备不够,不「精准」,自己模棱两可,不上讲台,讲不动,学生也不会买账。「精炼」要求把握知识讲解的程度,不同的知识之间都有联系,怎么样在讲授一个知识点时,联系到其他相关内容,又不显得突兀,需要长时间磨炼,算是经验,教学资历浅的老师一般比较难做到。「精彩」是指教授知识的方法,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也需要琢磨。

我读高中的时候,教我语文课的是一位女老师,跟我年纪相仿,不大几岁。她备课很认真,讲课一般。我们班是她带的第一个班,于是我们都成了小白鼠。她很重基础,从古文到白话文,字、词、句、篇章一点点讲,有人记了一本子字词句,我在书上写满字里行间,于是高考时,基础知识考了满分。她阅读写作讲的少、欠精炼、不精彩,我阅读的习惯在我大学毕业时才积累成势,很不幸。但这与她无关,从开始至今,都不怪她,她需要进步,如我一样。我现在所写的每一个词,都有她的关照。

2. 有方法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

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是道,而非术。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可以说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

这是第二阶段,举一反三最常见。我想讲讲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他带我之前我不知道他教了多少年,但是我清楚知道,是他让我真正意义上爱上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表现一般,对数学并无多少兴趣,解出来一道题就是一道题,做完了任务,考了高分,仅此而已。高中时,函数表达式的变换、函数图像的玄妙让我领略到数学之美,推理过程的逻辑,证明方法的多样,让我了解每一道题与知识间的微妙联系,有更多变化,有更多可能。生活如似,工作相仿。数学老师教给我,我才得以把它们用在解题上,用在生活里。

3. 有生活

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而不是为了考试和个人发展。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所以我们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外,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这是第三阶段,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讲的是道理。很不幸,在我十六年的学习经历中,没有一位师者做到,但这并不能全都归咎到老师身上,还有政策因素、资源限制、环境影响。学了很多知识,不识道理,并无多大用处。

4. 有境界

一节好课展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一个好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激情、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第四阶段,其实比较独立,不是在传授知识,是在讲做人。有些老师课讲得一般,但行为和人格却能影响人一生。在启蒙教育阶段尤为重要,但有一个矛盾:行为受意识支配,人格是思想的凝聚;知识深度及广度是形成意识的必要条件;多数课讲得一般的老师,知识普遍匮乏。所以,需要家长承担更多的责任。

致家长

师者的责任是教好知识,若能育人,当赞扬感谢。教孩子做人是家长的本职。社会是个试炼场,你先教,他去实践,最后理解。形成意识后,产生行为。

1. 理解老师和孩子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靠人力实现因材施教,是在异想天开。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人之常情。当孩子没有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时,保持冷静,悄悄与老师进行沟通。不要在公开场合流露出对老师的不满,也不要对孩子批评辱骂,脸面大家都需要。最坏的结果是:老师愈加不管这个孩子,孩子埋怨老师,更加反抗。

2. 教育需要耐心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很可能会在孩子精神上造成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人总是习惯原谅自己所有的不美好,却对别人苛刻。劣根性,因为难改,才更需要改。这里说耐心,其实更多是在讲家长要先学做人,才能育人。教育需要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注意力的事情,这是教育商业化的本质——时间会越来越贵,注意力是精神需求。归根到底,对于个体人,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给家长的“八条箴言”

信的最后,给了家长一些建议:

1.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2. 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4. 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5. 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6. 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7. 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8. 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生命出现之后,就在与周遭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彼此,都会生出责任。不承担责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