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海西说·读书

NO.19 读《唐诗三百首》(五)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2人  b127e80eadf8

读《唐诗三百首》(五)

——“一变酷寒为绚烂!”

粗犷,无法被轻易理解。

不到中国的西部,真的不能知道中国之大,不能见到真正的“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安西行营使呈高开府》)。

层层叠叠的山峦、荒凉无垠的戈壁大漠、冰川的倩影、绿洲的诗意、丝绸之路上偶尔传过来的驼铃声,都让人想起边塞诗。

就像黄河的气势、西北大漠的荒芜。

就像干燥的、寂寞的、却令人怀念的兰州城。

张扬,是盛唐精神。

“盛唐之音”,就是自信、豪迈、开拓、无畏。

边塞诗是盛唐的一个“标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他们表达坚定的决心和胜利的信心,简直就是维护国家安宁的誓词。

气候之恶劣、战争之残酷、亲人的悲痛。不回避。

为国捐躯?坦然接受。

将骄、君宠,才是最棒的虚荣!

边关那么远,当年只有马,他们真的都去过吗?

卢纶写“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他把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写成了传奇。就算他并没有去过边塞,关于那些遥远地方的想象,早就让他知道传奇的地方,从来不缺故事:

张掖,意思是伸张中国的臂掖,“以威羌狄”。

敦煌象征汉朝的文明道德如日月之光辉。

靖远地名取的是边远之地已安定的意思。

武威取名于纪念霍去病征服河西,汉武帝要显示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

这些神奇的地方,加上羌笛琵琶、大漠孤烟、长城楼兰、思妇闺怨,足够诗人们想象了。

就算参加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他们也要激情洋溢,豪兴遄chuán飞地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看来,山水田园的王维对“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前赤壁赋》)颇为向往。

李白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碎叶城,他写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或许比较可信,不过“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情景可能也只是他的想象。

真正有出塞从军经历的,是岑参和高适。边塞生活于他俩而言完全真实,不是遥远的臆想。

岑参两度出塞,三次在军中任职。《唐才子传》说他“累佐戎幕,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

他写边塞风光:“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他写边塞极寒:“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他写战斗:“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他写边塞官兵生活苦乐不均,感慨深沉。将军是“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士兵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他写边疆民族交往:“军中置酒夜挝[zhuā]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岑参写悲壮、奇观、浪漫,高适则写忧虑、壮怀、愤怒。

高适在《燕歌行》里写他的见闻,将别离、酷寒、惨烈全融在一篇当中:“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凌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他对塞外景色用情至深:“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效古赠崔二》),“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涟上别王秀才》),忧虑“边尘满北溟”(《塞上》),决心“万里不惜死”(《塞下曲》)。

盛唐的边塞诗“一变酷寒为绚烂”,与当时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相关,与立功边关的仕进道路有关,还与将帅能武喜文有关,使文人有了横槊赋诗的创作环境。

到了中晚唐,国势式微,唐边塞诗昂扬向上的基调中,渐渐多了悲壮和婉伤:“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一)。

 到了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边塞诗更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到了清代,左宗棠远戍新疆,将士一路西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沿途植杨插柳。几年后,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走廊到哈密,从吐鲁蕃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柳枝拂云霄,后人称为左公柳。

湘人杨昌浚拜见左宗棠于塞上,远望茫茫戈壁,近看依依杨柳,献诗一首: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

想想王维的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王之涣的那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二首其一》),曾经使阳关和玉门关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既向往又可怖的地方。

诗歌的魅力和传播力,实在不能怀疑。

(由本文作者播讲的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FM、多听FM、考拉FM上线,搜索“大理海西说”即可收听,或关注“大理海西说”微信公众号阅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