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考研三年,考博三年,我是怎样度过人生低谷的?(一)
我出生于山西县城,不学艺术,根本没有机会上大学。
第一年高考,去了一个民办三本,那会儿追剧爱看《一起来看流星雨》,认为大学就该是厦大的样子。开学到了地方,才发现周围都是棚户区,学校建的还高中好。
退一步讲,我从来都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每周一升完国旗,教导主任都在强调高考怎么难,怎么重要,要打起精神。高中三年做的全都是跟学习不沾边的事,不是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嘛,要是这样还能上的大学,那这一定是个坑。
当天晚上,是长到十八岁的我,第一次失眠。夜里,天花板上的风扇在眼前转完一圈又一圈,我没有半点睡意,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我不属于这里。
跟父母亲沟通后,父亲坚决反对,认定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好学生,能有个学上就已经很不错了,一起来上学的同学朋友好几个人,为什么别人能读,我就不能读?“你是要考清华,还是要考北大呢”原话落在当时的我身上,气鼓鼓的只有沉默。
母亲的意见时她尊重我的选择,认为“只要你不后悔,读与不读她都支持,只要不日后埋怨本来自己能考个更好的学校,家人就非要你读”。
第二天,父亲用甩手掌柜的角色反对我的决定,母亲带我跑了好几个领导办公室,办完相关手续,就卷铺盖回县城准备复读了。一路上,父亲憋着火,拎着手里的茶杯,走在最前面。我和母亲身上,压着大包小包,行李箱拉杆拖了老长,灰溜溜地跟在身后。
初中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这么一回。
夜晚,我坐在院子里,靠在墙上,星星点缀着天幕,深邃的蓝和亮眼的明黄,是最好看的对比色。
成绩好和关系好的同学都去了市里读,自己分数不够,在县高中报了名。但又实在想昂去,只好跟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从县高中退学,交了不少择校费,才去了市里的私立高中。这回,上大学这么重要的事,又跟儿戏似的,太随意了。
总算回归到了私人空间,车上,父亲的手指冲着母亲的鼻尖,责怪她对我的纵容,“惯吧,就好好惯,想怎样就怎样,学校是你开的嘛?”母亲不吭气,我连呼吸都变得很轻,生怕他意识到我的存在。
除了父亲的怒斥,车里静得可以注意到空气里的尘埃。车外,路两边的树唰唰往后退,平时晕车的我,紧紧攥住车窗上的把手,不敢喘气,遇到转弯的时候,也绷紧肌肉,让身体随着惯性晃动,这样不至于撞在车门上发出声音。
回县高中复读,当时的教导处主任说:“当时不是还看不上我们学校嘛,现在回来复读了。”面对他的奚落,母亲勉强地挤出一点难为情地笑,身后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个更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