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真相(四)水猿假说
水猿假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海洋生物学家阿利斯特•哈代(Alister Hardy)。早在20世纪30年代,哈代就在思考人从水中来的可能性。但是直到1960年,他才在英国潜水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猿类,抱孩子都是让孩子抱着它们的腰部,方便吃奶。而人类抱孩子的天性,是抱着与头齐平,这是因为需要在海里让头伸出海面呼吸”
陆地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因为栖息地和食物不足,会逐渐向水中发展,并最终适应了水生环境。爬行动物中的海龟和海蛇,哺乳动物中鲸鱼和海豹都是这样的例子。他认为,人类在演变的过程中也经过了类似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因陆地资源的限制,被迫进入浅海寻找食物。这些人类的祖先越来越适应海洋环境,变成了一种水生的哺乳动物。
此后,水猿假说经过了一些修补。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电视编剧伊莲•摩根(Elaine Morgan),她写了多本畅销书,介绍和推广水猿假说。
水猿假说认为,人类有一些和其它人科动物所没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却可以在水生动物身上被找到。这些特征包括:
1、人类不像其它灵长动物一样体被浓密的毛发,而水生哺乳动物因为需要减小水中的摩擦作用,体毛也很稀疏。
2、为了弥补失去毛发带来的热量损失,水生哺乳动物有明显的皮下脂肪层,这和人类相似。而其它灵长目动物都不具有明显的皮下脂肪层。
3、人类可以控制呼吸,可以暂时憋气,这种特征可以帮助游泳和潜水。而且人类还有下沉的喉部(larynx)可以用嘴呼吸。而黑猩猩和大猩猩都不具备这些特点。
另外,哈代还注意到,在古人类化石的历史记录中,存在着一片从800万年前到400万年前的空白。哈代认为,这段空白期也正是水猿存在的时间。水猿有可能成为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或是在热带海域里腐烂得尸骨无存,因此没有留下任何化石。
水猿假说最终因为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持(后续的考古挖掘,推翻了这个假说)和足够的人文价值,而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