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苦瓜

2020-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余子霏

读了汪曾祺的文章,才发现,对于生活,自己竟是陌生的而疏离的。

读了汪曾祺的文章,我发现对于自己从小爱吃的苦瓜,我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

就比如,它属于哪一科?它和西瓜、冬瓜、南瓜、蜜瓜,又是不是一家的?对此,我竟全然不曾了解过。

好在汪老的文章给我普及了一课。

苦瓜属于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而同样的冬瓜、西瓜、南瓜、蜜瓜都是葫芦科植物。仔细想想,生活中带"瓜"字的植物,大多数都是结在葫芦藤上的,我想,这也是区分它们植物科的最佳办法了。当然木瓜除外,它是结在矮树上的,所以它不属于葫芦科而是蔷薇科木瓜属。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吃苦瓜。虽然它长相“崎岖坎坷”,外表皱皱巴巴的。味道也苦的不要不要的。可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我想这大约是和幼时食物匮乏很大的关系。就像现在吃的东西五花八门了,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吃苦瓜的。

小的时候,家里的食物品种是很有限的。能知道的都只是当季蔬菜,肉更是不常吃的。到了夏天,天气闷热,能吃到的蔬菜经常也就那么几样:丝瓜、刀豆、南瓜、葫芦瓜、苦瓜、辣椒和青菜,偶尔有佛手瓜,但不多。

丝瓜比较娇气,生长的环境要求水分充足,才有利于结果。而且采果必须要及时,嫩果只要在藤上多挂两天,它就起丝,老了,味道就跟嚼树皮一样,自然也就不好吃了。

刀豆比丝瓜更娇嫩。他对生长的环境很苛刻,土不肥了不开花,肥不够了不结果。且刀豆多是采摘嫩果,晾晒干了用来做腌菜。虽然腌菜很好吃,但不能常吃,而鲜吃,则有股子怪味,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至于佛手瓜、南瓜、葫芦瓜也不常做来吃。佛手瓜,按老人的话讲,吃了易发病(引发旧伤),要我说估计是不太会做,做的味道不怎么好吃罢了,发病这一说,倒像是个借口。南瓜要留着长成老南瓜,然后用来喂猪,所以大多不会舍得摘太多幼果炒菜吃。葫芦瓜更不用说,因很难将其做的迎合全家口味,只能被弃之不用了。

最后剩下的就只有苦瓜了。因为其种植容易,只需要在土壤里撒上一粒种子,哪怕你忘记浇水施肥,它也能自顾自的生长得很好。即使被忽略,它仍然会在丰收之际,奉还给人们满藤惊喜。而它的果实也不容易变老。它们的变化是看得见的。幼果颜色碧绿色的,窝在一堆叶子中间,不轻易被发现。等到成熟了,果子会变得饱满,有仍是绿色,有的则变成了淡绿色还微微透点白,像极了妙龄女子的肌肤,水润光滑,吹弹可破。等到慢慢老去的时候,果子开始变红、变软,里面的果囊慢慢干枯,种子也随之掉落。它们就是这样一点的通过外形的颜色给予人们提示。倘若它藏在密密麻麻的藤蔓之间不小心被忽视掉了,它也不会生气,而是毫无怨言的将种子再次播撒到土地里等到来年继续延续新的生命。

苦瓜的吃法也很多样。简单点的,青椒炒苦瓜:将苦瓜的瓢舀出来,切成小片片。稍微泡一下水。然后就和辣椒油盐调料一起放进锅里炒。稍微奢侈点的,放上几片肉再加点腌辣椒一起炒,味道更美了。还有苦瓜炒蛋、苦瓜酿肉等等。苦瓜太多了也不怕放坏,把它切成条放到太阳底下晒,只需一个太阳日就晒干了。洗净,搓软,晾干水份,然后放进辣椒坛子里一腌,就又成了一个不错的配菜兼下饭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