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对两件事的反思
(一)差点错过的考试
昨日,一位同事问我,周六的考试准备得如何了?当时心里一紧,赶紧奔去问个究竟。
九月初,领导告知我,需要我考图书管理员的证,以备不时之需。我愉快而又忐忑地答应了。虽然不知道学习之路是否能顺里结束,但我是个爱好学习的人,无法抵御考证的诱惑!
报名之后,却再也没有收到消息了。明明报名表上说,十月到十一月会有培训,十一月底会考试。十月底,我问了领导,被告知,他们也不知情,以往是联系到个人。带着惴惴不安,我就这么茫然不知所措地过着。
当昨日同事问我时,这件事情终于有了新的消息。
奔赴同事那里,才知道,原来早在十月中旬,培训的消息已经发到邮箱,是我大意了。
奔回办公室,查找邮件-注册-学习……31个学时的网络听课任务,在我多窗口、2倍速的加持下,终于于今日下班前完成。抱着打印的一两百页学习资料,再也无心教学。
看资料,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不知所云。做题,一头雾水。到后天的考试,倒计时一天多,焦虑到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还好,在考试前发现,还有补救的机会。
(二)写错地方的签名
当这件事发生时,突然就想到开学初发生的另一件事。
校级公开课,无课的老师都要参加。坐定后,我收到了一张表,偌大的一张A4纸上,写着“签到表”,紧随着的是“老师:_________”。我一边把自己的大名写在“________”上,一边非常疑惑地跟同事说,这张签到表怎么这么奇怪,一张纸上就一个签名的地方,难道一人一张签到表?也太浪费了,也不好统计呀!
当我签完自己的名字后一看,我赫然写着自己大名的地方,前面不是我以为的“老师_______”,而是“授课老师___________”。
不尴尬是不可能的,那一刻,真后悔口袋里没有修正带。我是多么眼大!
(三)为什么?怎么办?
我很疑惑,在签名时,我是怎么做到一边疑惑、一边那么自然地签错地方的。在明知有培训、有考试的情况下,我又是忐忑着无所作为的。
我们被告知,刨根问底是个好习惯。好像我也追问了,也尝试解决了,但似乎并没有实际的效果。
gz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要总是纠结于此。或许吧,但这种情形确实困扰到我了。
gz又说,是你脑子不行。细想之,似乎如此。人的能力终究不同,擅长的处理对象也不一样。在独自解决新问题面前,我显得很笨拙,解决策略与专注度均捉襟见肘。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晶体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为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摘自百度)
按照这种理论,我能改变的,似乎只有多历练、多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流体智力。回想自己的成长岁月,我就更加相信这种理论的合理性。
就差点错过考试之事而言,我能总结的经验是:从报名表出发——除了我的手机号与邮箱外,报名表上没有任何可以联系的人或者单位。我已经意识到没有人打我手机,那么能接受信息的就只剩邮箱。我应在咨询领导无果后,或者询问前图书管理员,或者打开邮箱查看一番。
习惯是多么可爱又可怕的东西,一年收不到一封广告之外信息的邮箱,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状态。此事发生,我赶紧下载了邮箱,要开始培养自己定期看邮箱的习惯了。
就签错地方之事,同事说,这是审题不清!当我一边跟学生说要审题时,一边自己却审题不清。这是多么大的讽刺。请看清问题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