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主见,到底是缺乏什么?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和聊起了买房的事情。他说:现在深圳楼市低迷,但价格还是很高,我该不该买房呢?我说,该买啊,然后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他点了点头,说回去认真考虑一下。过了几天,我们再次碰面,他说还在犹豫要不要买,有人建议他先别买,等等再说,理由也是balabala......
买不买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无对错之分,不过让我觉得可惜的是,朋友犹豫不决的态度,他在买与不买的选项上徘徊不前,空耗时间和精力。简单一句话,他缺乏主见。
犹豫、纠结、人云亦云、左右为难......这是很多缺乏主见的人的通常表现,越是需要一锤定音的局面,他们越是彷徨失措,不知所以。
有人说,所有的选择困难症,本质上都是没钱,如果是土豪,还需要纠结买不买房、买不买车了吗?闭着眼睛买就是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同样能看到很多经济条件差的人做事坚决果断,富可敌国的商人扭扭捏捏。缺乏主见,和你有钱没钱无关,那它到底和什么有关呢?
人类的知识累积到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无穷大,没有任何人可以学完它,更可怕的是,它还在不知疲倦地膨胀。不过,我们可以用简洁的方法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让它们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知识分类的方法有无数种,我看到的最干脆、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是将知识分为三大块:客观知识、共享知识和主观知识。
客观知识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等“硬科学”知识,它们亘古不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发现了它们,它们都在那里,就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它们是最接近“真理”的东西。客观知识的特点,你只能去认识和适应它,无法控制和改变它,更不能对抗它。
共享知识是全人类或某一个族群或圈子的人共同认可的知识,比如宗教、社会习俗、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等等,就属此类。尽管它们未必和真理一致,甚至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但这些知识在所属的圈子内部拥有强大的力量。比如印度的嫁妆习俗,女孩出嫁时父母不仅没有好处,还要赔上一大笔嫁妆,这在中国人看来荒谬透顶的东西在印度人眼中却是天经地义。所谓“入乡随俗”,就是指要尊重和遵循当地的共享知识,否则将处处碰壁。
主观知识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前文说的“主见”,就是你以第一人称出发,持有的独立于其他人的知识。主观知识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对待同一种社会现象或事实,人们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所谓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拥有的主观知识多少,取决于你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多强。
主观知识多的人往往会表现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甚至显得有些固执。但是固执的人未必是主观知识强的人,他反而可能是缺乏主观知识的人。比如有很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给儿子女儿照看小孩的人,往往会和城里的很多东西和观念相抵触,他们拒不接受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这并不是说他们多么有主见,而是他们被原有生活环境中的共享知识所绑架,他们脑子里塞满了和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陈旧观念而不自知。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他们的大脑不是一个思考机器,而是一个浅陋观念大杂烩的容器。
主观知识并非空穴来风,它孕育于客观知识和共享知识。人的大脑和计算机相似,本质上也是信息输入/输出设备,大脑就像一个调色盘,它在吸纳了客观知识和共享知识之后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输出主观知识。加工过程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各自持有的主观知识不同。
好了,我们发现了主观知识的源头,也就可以探寻缺乏主见的原因了:或者学习到的客观知识和共享知识太少,或者缺乏思考加工的能力,或者前两者皆有。
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吸纳客观知识和共享知识的过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就是客观知识,语言、历史、政治、艺术等等就是共享知识。如果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低,很大概率上他的主见也会较差,因为大脑遭遇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局面。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客观知识和共享知识都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共享知识时时都在变化演进当中,甚至出现颠覆性现象,比如人们对于同性恋的看法。所以,要想持续输出好的主见,就必须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不断吸纳新的客观、共享知识。
除了要保持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同样重要,也即“思考”。思考是一个比单纯学习还要累的活动,它要求你的大脑持续高负荷运转,不断作出评判和识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称之为“慢思考”,是不符合生物进化本能的。生物进化出的本能诱导我们使用低能耗的“快思考”,依靠情绪的指引作出各种决定。它高效、轻便,但总是容易把我们带进沟里。
很多人缺乏“慢思考”的意志和能力,因而很难拥有自己的主见。不过,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分工为这些人提供了解决方案:权威。权威人士替你思考,替你决定,你只需要闭着眼睛照做就好。这就形同于把你自己的思考工作“外包”了。
可是,“权威”们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很多人听信股神的话炒股倾家荡产,按照民间神医的方法弄得病入膏肓,被著名投资家忽悠得血本无归....原因是:一、“权威”本身的权威性没有任何保障,市面上互相唱反调的权威人士太多太多,你盲目信谁的都有风险;二是、你能遇到的权威别人也能遇到,也即你会遭遇竞争同质化的局面,而只有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才有机会胜出。
如何对待这三种知识?认真学习必要的客观知识,将它们作为你思考和行动的基石;持续学习并评判共享知识,预测它们发展和流变的趋势,不要去对抗它们,但可以将它们视为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找到人迹罕至的河口,你就胜人一筹;持续思考下去,不断培养并更新自己的主观知识,既不听风便是雨,也不固执己见,不断作出合理调整。
什么是最好的主观知识?两个特点,第一、它完全契合客观知识;第二、它当下还不是共享知识,但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共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