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但别放弃希望
《绝句二首》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上面是我很敬佩的叶嘉莹教授作的诗。
叶教授出生在北京的大户人家,童年时过着富家小姐的生活,成年后跟着丈夫远渡台湾,与家人隔海相望。
到了台湾后,先生遭受不白之冤,她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台湾的私立学校教书育人。
叶教授一生其实颇多坎坷,但她身上有“士”的气质与胸怀。
听她讲中国的诗词,真的是一种享受,她能以诗解诗,对诗词中和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个人经历,家国情怀,就在她的抑扬顿挫中如行云流水般展现。
《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看行文风格,好像是她的学生根据叶教授上课的录音整理成书,透过这些文字,脑海里就自动显现出叶教授讲课时吟诵诗词的腔调来,那是一种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语调,尽管叶教授多次强调她不会发入声,但她吟诵的诗词,仿佛有一种魔力一般,把我们民族中最精华、最凝炼的文字,从千年前传送到了现在。
在这本书里面,叶教授对李商隐的生平做了详细的讲解,李商隐与杜牧,人称“小李牡”,他的很多作品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必背目录中,比如那首出名的《无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句话叫做“国家不幸诗家幸”,大意是说在乱世中,多数人颠沛流离,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我想如果有得选,无论是诗人还是平民,应该所有人都愿意选择一生平顺。
李商隐出生很苦,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作为长子,要照顾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小时候靠帮别人抄书和舂米为生。
他自己是这么写的: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丘,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日就月将,渐立门构。清白之训,幸无辱焉”。——李商隐《祭裴氏姊文》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把我们所有想象到的困境都概括完了。
成年后进京赶考,虽然多次遇到贵人,但很不幸的是,每个赏识他的人,都在第二年就去世了。
这里插播一条来自唐代的常识:我们知道古代文人想要做官司,需要参加科举,但参加科举的人那么,要怎样才能让主考官注意自己呢?
唐代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并与科举考试主考官关系特别的人,可以推荐人才,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以决定录取和名次。
因此,应试的举人便将自己平日优秀的诗文习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称为“行卷”。
大概意思就是“自荐”,假如我是个应试的考生,觉得自己的文章不错,那我写下好几篇文章,再把所有的文章都整理出来,找个机会去达官贵人那里,个个家进里都送一卷,类似今天的小广告。
李商隐的“行卷”还是有效果的,有个大官叫做令狐楚,觉得李商隐是个人才,就留他在自己账下做秘书。替官员写一些应酬的文字。可以在《樊南文集》中找到这部分作品。
古往今来,人类的感情都是相通的,所以当我们也沉浸在困境中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一样的感受。
叶教授从苦难的历练中,在自己的隐忍和坚持下,最终在困境中追寻希望并走上康庄大道。
这正如她自己的作品所言:
一个人的命运,与能力、时代与际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