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亡读书余老诗写作研习社

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了活着而活着!

2017-05-22  本文已影响59人  瑨瑗

关于本书

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一部充满血和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文革和包产到户等社会变革,徐福贵一家不断经受人间苦难,最后所有亲人都先他而去,只剩下一头老牛和他相伴的故事。整个故事包含沧桑与悲凉,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也讲述了“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余华这么说起他写本书的缘起: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那首歌深深打动了他。

关于苦难

苦难是个沉重的话题,周围的空气都好像被凝固了,压抑而又有点茫然。“老黑奴”对待一生的苦难,都没有一句抱怨。徐福贵历经苦难后,没有抱怨、没自暴自弃、依然坚强的活着。这些苦难的人们之所以坚强的活着,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大,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忍受,习惯了忍耐,习惯了看着人世间的万般疾苦。而他们依然能够健康的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从小记事起,就经常听爷爷、姥姥老一代穷苦农民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我们一群小孩子最喜欢听老人们扎堆讲故事,讲日本鬼子扫荡村子,全村人拖老携小跑到后山的洞里逃难。那时候无知的我最喜欢听逃难故事。随着年龄渐长,慢慢有了种隐隐的担忧。

徐福贵年少时过着衣食无忧,纨绔子弟生活,吃喝嫖赌。直到把家产输的一干二净,气死了父亲。他才浪子回头。给母亲看病抓药的路上被国军抓了壮丁。死里逃生,当了解放军的俘虏,三年后回到家乡,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又变成了哑巴。解放了土改了,总算可以当家做主人了,儿子却被抽血抽死了,女儿难产死了。老婆也病怏怏的没撑多久去世了。女婿在城里因工意外身亡。最让痛心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外甥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了。一家8口人,老老小小中了咒一般,一个接一个被各种死缠上。每一个亲人离去,他的心就像被剜掉一块肉,最后小苦根的陪伴还稍稍多了点快乐时光,可惜好景不长。一个人经历过那么多生死离别后,他还能说什么呢?好像已被苦难折磨的麻木,也好像看透了人世,也好像悟透了生死。苦难的一切本是有源可溯的,但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农民向来好像早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习惯了听天由命。对于苦难的到来,他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反抗都能战胜苦难。即使反抗也不能避免失去亲人锥心之痛。只有默默的、静静的,等待时间让伤口愈合……

关于活着

人们最常说的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才是一切!

年少时读书经常看到“人为什么而活”之类的豪言壮语。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而活,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过一些人,一些事之后。不再去问那类问题了。

因为生命本短暂,与其把大好时光浪费在纠结问为什么而活。不如老老实实活在当下。

正如《活着》书中所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一个个生命脆弱而又坚强,欢喜与伤痕的真相,让我们懂的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以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好好活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