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自控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问基

个体的生命过程是一个自控和外适应匹配的过程。如果可能优先选择意识(意识形态)。其次是取向。再次是控制行为,争取建立正向反馈。其中,第一要素是情绪管理(最大干扰项);第二是尽量保持接纳和学习的状态(认知本质);第三是尽量多的探索和经历(量级)。如果以上做不到,退而求其次进行能力控制(努力或限制)。如果很难自我修正,那就应该限制选择(条件控制)。如果有破格突破,就只能进行环境抑制(资源、短效边界反馈)。当结果既定,进行心理适应度调节。总的来讲,从优先次序来看越靠前越难以早期实现,但从实现程序的角度也越加简单。越靠后越具体,操作难度越复杂。每个个体所处先天环境、个性禀赋不同,对各环节控制各有优劣。从行为反馈的角度,除了时间和生命流向是确定的,不管是大周期代际传递还是个体短周期调节仍然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也就说没有哪种方法或选择可以实现一劳永逸。虽然看起来有些遗憾,但对生命进化也是一种公平。

自控反馈有三个核心问题:

1.意义/存在感,自我意识与本位关系,也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2.客体定位,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包括空间组成定位与时间流定位。

3.群体相对定位,社会是群体活动的总称,包括基于DNA延续的家庭角色;社会关系密度的角色(朋友、老师等);社会分工角色(经理、公务员)。

对应自控塑造与外界反馈影响度:

意识——科学、宗教、意识形态教育;

取向——文化、潮流;

行为——家庭、社会分工;

能力——禀赋、成就、分工压力;

选择——规则、潜规则,渠道、可选项

环境——法律、戒律、民俗、家规、制度

心理——认知、欲望平衡、生物控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