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笔记哲学之光简友广场

古希腊哲学史笔记(下)

2022-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苏的文艺角

(八)亚里士多德

马其顿人,17岁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学园,20年后柏拉图去世离开雅典,不久后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历山大登基后回到雅典,不久亚历山大东征,后突然暴死,雅典掀起反马其顿浪潮,亚里士多德深受其害。

知识的科学分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创制知识

原因论:原因,意义接近于一个事务存在所需要或者说必备的、充分的条件。将构成事物存在的条件归结为四种,即“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前一:质料,后三:形式)

认为事物的形式和质料是结合在一个事物里边的。提出潜能和现实,质料是潜能、形式和现实,最原初的质料没有形式,最低的存在是最初的质料,最高的存在是完满的现实性(隐德莱希entelekheia)

形而上学:三部分:存在论、实体论、神学

贡献:明确确立了形而上学(“第一哲学”),这门学科的地位,研究对象为存在;确定了哲学和其它哲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存在的两类意义:偶然的意义,本然的意义

范畴:对事物最大最普遍最一般的说明,“范畴表标出多少种,存在就有多少种的意义”,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状态、动作、所有、承受。

范畴体系=世界的逻辑结构

实体:最早主张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后来主张形式是第一实体,另外还主张神(哲学意义上,最高的神圣的存在)是最高的实体

伦理学:实践知识的范畴,两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当情况不明显的时候,我们怎么确定什么是应该做的”。提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地实现活动”“中道”

(九)晚期希腊哲学

哲学问题:社会动荡不安,哲学需要回答的问题集中于对神和死亡的恐惧

四大流派:伊比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伊比鸠鲁主义:利用德国克里特的原子论,提出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认为世界是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强调顺应物质的自然

斯多亚学派:创始者为塞浦路斯岛的芝诺,更强调灵魂和肉体的区别,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肉体的限制,让灵魂得到净化,对基督教有很大影响

怀疑主义:认为想要得到安宁,唯一办法是对一切不下判断,不置可否,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新柏拉图主义:主要代表为普罗提诺,在柏拉图理念世界之上,加了一个更高的存在,即“一”;用“流溢说”而不是分有和摹仿解释事物与理念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