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孩子!
老说只需要爱就好了,可能很多父母理解的就变成溺爱,变成说他干嘛我就满足他,这个可能也糟糕了。就是我们在讲育儿的时候,讲亲子关系的时候特别容易走极端。您说爱就是溺爱。您说管就是专制有没有中间儿?对,其实最重要的最难的也最正确的就是中间就是一个平衡。
对有爱有规则,在爱的基础上,然后建立规则就是表达规则的方式可以是温柔的,对,叫温柔,但是有边界,对这个很重要。对,你看就像这个萨提亚就提出来说,家最好不要定家规,而是叫行动指南就柔性了。对家规说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咱家家规就是这样,对他不讲理他说你可以有一些排除。
比如当孩子觉得自己被侮辱了,或者说被贬低了,或者是被委屈了,是可以顶嘴的,是可以反驳的。你要有一个空间,就是家里的很多事情做起来应该是一个柔性的。就像我自己投资了一个小小的教育机构,他们就故意会留一些后门给孩子。
什么叫做后门呢?有时候这些小朋友会晃晃悠悠跑到了厨房,跟阿姨说想要吃的。阿姨就会说拿一个什么小点心给她说只给你的哟,不要告诉别人。其实这都是老师跟阿姨商量好的,就是小孩来说给他一点点,他会在他未来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很温暖的记忆。
回忆我被特殊的爱了,我被特殊的对待了,而不是铁板一块的。我觉得现在老师们对不起花太多的时间在纪律这件事情上了。纪律不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事儿。有一次我在一个武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下午三四点钟阳光正好的时候,我们在参加活动,我要上洗手间,我就出来坐在一楼。
但他是开场的窗户,每个班在这个时段老师都带着小蜜蜂。在整肃纪律。而因为他又怕自己嗓子不舒服,去拿小蜜蜂扩这扩音器在整个操场上都是他的声音,每个班都在做这件事。然后你就看这些九岁十岁的孩子,要不就眼睛放空,要不就弄上希望,然后就在挨着等待这个时间。
咱俩的这种经验都有,因为都去学校演讲过,我就发现我到小学去,我以为是跟我们小时候一样,课间应该是很闹的,就基本上什么都听不见。对,结果我那天去了以后,那教室里边的孩子从楼下上楼上,然后坐满了安安静静。
然后我就特奇怪,我说怎么这么安静呢?为什么我没有发现他们上来呢?老师说这是我们要求的,就是所有的学生就是为什么被训练的这么老实呢?一个个的我觉得我们很难真的去改变。因为老师也有老师的中学校的难处,一个大班60个人们管理起来怎么办呢?
只能用整齐划一的纪律要求。但是当我们了解学校本质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其实是帮助父母如何处理很多的棘手的事儿。比如说你应该知道学校是一个塑造全人的地方,学习只是评价或者塑造孩子的一个维度。正常理想的学校应该是说学习好友爱,善于合作,都应该是在同等的这个评价体系下去给孩子画勾的。
当学校用一个特别严厉的跟你说,这孩子就打破学校继续上课。说话的时候,你就不要当成天大的事儿。对,华姐,别再说话了,老师都那什么了就完了,你不能回家,还拍桌子说你怎么这样,你把纪律和考试当成了这个学校唯一给孩子的价值的时候,孩子就难过了。
我儿子有一天回家说他被体育老师罚站。我说为啥?他说因为他前面那个孩子跟后面那个孩子说话,他站在中间,他其实没说话,前后两个人说话。老师你们撒出来,然后就把他也包进去了,在那,然后他就觉得有点委屈。但是我儿子他情商比较高,他他觉得委屈无所谓,他是属于能够接纳的。
然后我怎么安慰他呢?我说你知道我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吗?我是一直坐在扫把前面,一个学期都没有挪过位的人。我是在班上最喜欢交头接耳的人,最喜欢说话的人。对,然后他就特别乐,他就觉得爸爸原来是这么一个人,也没事,咱俩是挺像的。
我也要跟我女儿讲,我出洋相,或者被批评的事儿,让孩子觉得你是个正常人。对你不是一个什么特别高大上的那种感觉。我那时候真是特别爱说话,老师讲话我就接话。然后老师出题,我就说答案就搞得老师没法上课,太聪明了。
后来老师你学会了就让我坐在角落里边儿的位置上。你要那时候上学,他是要换座位的,这样左右换,只有我一个人不去,全班同学换座位,我一个人坐在那儿,我就认识了很多大高个儿的这个同学做做同桌,结果交了很多朋友。
用资源型导向看待一切问题。我一个人坐那不动,太逗了。所以讲到这儿,我觉得就讲到第五章这个友好幼儿园和学校了。就这道理怎么能够讲明白,就让学校别人老板这个脸要对孩子友好一点,怎么能够体现一个学校对孩子的友好?
我觉得我还是讲一个故事,他也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你觉得跟童话故事一样,是于丹老师讲给我的一个男孩儿,一年级开始就根本在座位上坐不住,更别说写作业,更别说那些所有的要求。如果要按一般学校肯定贴上标签。
多动症,不断的请家长罚站,对吧?但他很幸运赶上了一个老师是真的叫教育者的老师。这老师就是1到4年级就哄着这孩子,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叫兽,这孩子有一次能够到什么程度呢?老师正讲着课,站起来抬屁股就出去。然后老师就说,叫兽你等一下你干嘛去?
叫兽说你讲课太难听了出去。然后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咱们叫兽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他们有找个理由说什么上厕所他就说老师讲的不好,很诚实。教授你讲五分钟对,讲说讲五分钟就这么对付着到五年级这孩子语文数学就学霸了,不是说他一定是学霸,这个故事才是完美的。
老师知道孩子是在发展的,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是在这个时候发力,有的是在未来发力。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生命是在完善的过程中的。他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我要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往上走,一点一点往前走。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就完了。就像前两天那个新闻说有一个小孩考了个年级,第一,老师认为他可能作弊了。在没有查实的情况下让他补后来发生特别坏的结果。如果真是这个逻辑发生,老师就忘了自己是谁了。
对,即便这个孩子犯错,我们依然可以用好的方式引导他。就像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吗?他在操场上看到的一个小孩打架。你去我办公室,小孩先去的陶行知,后来的一坐下,陶行知大家打开抽屉,
这块糖奖励你按时来到我这儿,比我来的还早,说明你尊重我。
第二块糖,我叫你停下,你就没再打架了。对你听了我的劝。
第三块糖我了解了,你打架是为了帮别人出气仗义,这孩子就慌了,说您打我得了,我是错了。
第四块糖,知错就改,知错就改,你可以走了。对教育可以有非常善意的面孔去塑造好的灵魂。
好的孩子,惩罚恶意的体现自己权利的,绝不会是正好正确的。你说陶行知这个案例,我经常会用在领导力的课堂上,很好。就领导力课堂上有一个地方就讲怎么塑造他人的行为,塑造他人的行为最有效的时间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而不是在他做错事儿的时候,在一个人做错事的时候是拉近距离最好的机会。
做对事儿的时候是塑造行为最好的机会,这个太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