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洁英:湖畔大学马云第一课,直戳心窝的金句
(一)
前天听了湖畔大学第三届马云的第一课直播。上班要处理点事情,所以也只是大概听了一些。
我不太建议去看太多励志的书,去听太多的讲座,因为段位相差太多,而我们没有足够的实践和经验,很多东西是无法体会的。
我们也惧怕走一些弯路,我们想要不断借鉴不断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好像记忆面包,看进去学会了,它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就可以省去许多。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这样也是挺扯淡的。再成功的人士,再wonderful的生活状态,也都是他们走过来的。
当我们在0-1的时候,我们只要大概看下前面走了100的人,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因为需要更多的东西,才得以产生生产力,要不然会把人搞傻的。
而对于阿里例外,去过几次阿里总公司,更加觉得这是一家从头到脚都在提倡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公司,认识阿里公司的很多人,基本也都是这样子,或者正是这样造就了阿里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造就了类似中供铁军这样子的力量。对于大方向,我们肯定会少走更多的弯路。湖畔大学马云第一课,金句叠出,值得细细体会。
(二)
在第三届湖畔开学典礼上,马云爸爸说的第一个就是觉得价值观、使命感对于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他是真的觉得每一个人进来,必须得了解、必须得学习。差一点让公司里面的保安、扫地的阿姨都学习上公司价值观了。
其实这一点,我们做得真的不算好,在创办创聚曼机电之后,我个人还和朋友联合弄了另一个公司,2013年夏天,初步讨论项目筹建团队,所有人兼职做项目,2015年夏天,团队也都解散了。
任何创业项目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战斗力的团队打拼。而团队中最需要的是三种人,魅力能力十足的创始人,有理想的出资人,专业过硬的骨干人才。
另外,关于年龄,如果不是企业家再创业,那么团队必须要年轻,年轻,年轻。趁着婚没结,奋不顾身拼一把。
很可惜,我们几乎都是挣扎在各类公司。这样的团队,要钱没钱,要时间没时间。团队全部都是兼职在做工作,效率很慢。
因为我们其实根本没有搞清楚项目到底有什么价值,对于需求过度自信,对产品自嗨。很多用户虽然说想要,但并不代表他们真的需要此类的产品。
经过这件事,更加深刻理解马总所说的,在我们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不断的强调我们的价值观,因为在最后我们自己真正相信以后,边上的人也才会相信,也是自己从一开始的盲目,多走了很多的路。
(三)
马云说湖畔大学只研究失败,而关于失败,马校长告诉了我们什么?
他用他独特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经历的各种失败,而且以从容的口吻去谈论,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超越。
有多少人可以直面自己的失败,有多少人去咀嚼别人的失败,并努力引以为训?又有多少人踩坑后,能够从错误中找到新的机会,化错误为下一次成就的源头?
失败的思考,可以说在马云身上刻骨铭心,既因为他经历了无数,也因为他思考了无数。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去抱怨,别人的抱怨是我们的机会;要反思,要反思自己的过错,只有从过错里反思的东西才是自己真正的东西。
“未来的公司不以规模来衡量,过去工业企业是靠规模、体量,未来的公司是做得舒畅的公司,心态要非常好。”
“我们不是像读MBA一样去学习成功案例,成功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即使我们阿里巴巴再走一遍,今天的员工也比过去优秀不知多少,但如果重新走一遍,也根本没后这个机会。但是失败都会差不多,常常在没搞清楚就被打败的事情太多了。别人犯的愚蠢自己也会犯,一旦你多看别人的错误,自己就会注意自己是否也会犯了。
“我和绝大多数杰出的企业家交流沟通过,我认识过无数政见领袖,我不是对他们的光芒和权力感兴趣,而是他们都经历无数的挫折,我看他们怎么面对。发现他们都能乐观、反思自己、不抱怨,很少说别人坏。”
马校长的第一课里,三个多小时里,他分享了许多艰难的选择和失败,关于战略决策、融资、招人、公司拓展、价值观考核等一系列故事,乃至细到分清楚工资、奖金、红包和股权的配置。
“被人拒绝是正常的,被人接受是不正常的。凭什么人家给你机会?有人给你投资,或买你的东西和服务,你要感觉到幸运。”
人生的境界,是必然要经历失败的。跨过一个个坎的同时,我们内心是定的,那么,又何惧折腾。
(四)
马云聊到一个关于公司成败的问题,提出:小公司的成败在于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败在于开除什么样的人,大公司里有很多老白兔,不干活,并且慢慢会传染更多的人。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一样,我是那种老好人型的,很少找员工谈话,即使找了,也都不好意思批评员工,总要带上几句客气话,这样子让员工都不知道是被表扬了还是批评了。
而通常的我们开除人,一刀下去之后没有解决,再来补几刀。结果人没开掉,留下个血淋淋的现场,这样子对于公司的发展更是极不好。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大白兔。给他一个好的Plan,请他离开不是一件坏事。所以我们看到阿里可以在大年三十把高管给开了。
其实好的员工一定是培养、磨合和争吵出来的,有才华的人都有一点不对付,总是一个地方做的好,一个地方又做的不好。
当我们走过员工区的时候,不能感受到他们的气息,这个地方气氛不对,说明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这个团队。如果我们感觉不出来,就不接地气。
马总认为开除人,要心好,要刀快。这话实际上没什么对错,都是寻找精英剔除懒虫的的战略。
一个公司必须在聘人、开人、用人上做到极致了,公司才能发展得更强大,而如果企业没有愿景和使命,就像在沙子上盖大楼,不用竞争对手,自己就倒了。
(五)
马云谈到阿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错误。第一个是,阿里第一笔融资融了500万美金。当时从5万美金的启动基金开始,一下次见到这么多钱就觉得花不完了。然后在香港租了一个非常豪华的办公区,还请了几个500强的高管。
其中一个外国高管做项目预算,一下子做了1300万美金,但是阿里融资才500万。这时候马云明白了一个道理,波音747的引擎是不能装到拖拉机里的。
创业团队的关系不仅是同事情,也不是歃血为盟的兄弟情,更不是职场中上下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项目最终是要靠团队去执行,而充满隔阂的人际关系将是团队中的定时炸。
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之前可能是在某公司担任主管,经理等管理职位,很容易将之前的工作习惯带到创业团队。
“不要请名人,尤其是有权力在运作的名人,这帮名人进来很麻烦,他花时间精力特别少,他还要演出,他也不研究你们,他就是两个小时董事会听听以后,讲几句话,你傻在那儿,他根本没有时间花在你这儿,你同意他,愚蠢,反对他,更愚蠢,别请这样的人。”
固执强硬都是让人不舒服的状态。创业团队的组建,创始人是核心,除了对项目的信心以外,更多看重的是创业人的个人魅力------前瞻思维,眼界大,专业强,情商高。
越是人少的团队,越是应该推心置腹地为项目而努力,而不是三五成群抱怨。所有工作相关问题都要拿到台面上来说,哪怕是对个人处事方式的不爽,也要让对方知道。累积的怨气比爆发的怒火更可怕。
(六)
我们招人的时候,基本也都潜意识去招一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因为这样子的人比较好管理。
但是马总说,“你招人是招你的老板,我招人,这个哥们过几年肯定会像我的老板,我把他请进来,这是格局,找比自己强的人,找可以当自己老板的人是至关重要。”
“小公司的成功是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正道,可能这个人会让你的公司迅速起来,大公司在于开掉什么样的人,才会起来。大公司里面最容易生长的是老白兔,不干活,人非常好,这个世界上白兔的繁殖能力超越大家想象。”
阿里巴巴发展得这么大,产品经理还经常需要去走访中小企业了解需求,对行业做深入的剖析才能做出切中痛点的完美产品。对创业公司更是如此了,如果没有行业资深人士,那么项目推进将会困难很多,甚至需要全员投入到调研工作。
有行业资深人士有什么好处呢?他会告诉团队,这个行业目前的状态,问题所在他可能会有一些行业人脉,资源,方便快速拓展市场。在产品设计阶段,也能够更接地气。
而通常我们在设置绩效指标的时候,要么订得太高,这样子员工一点信心都没有,而我们订得太过于低,让员工第二年、第三年,越做越累。
马总说,如果KPI相差很大,无论是低于还是高于,都是领导力的能力太差了。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员工、了解他的执行力,设置的绩效指标不会相差太大。
方向感靠愿景,不迷茫靠使命,同舟共济靠价值观,很多决定最终是一种平衡方案甚至是一个过渡或策略,我们看不懂,仅仅因为不理解。
在思考中前行,而我坚信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赚到的是成长,并且是加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