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创业创业

滴滴出行风波不断,出行市场又将演变成BAT的战场?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201人  SexyVC

近日,高德率先推出了网约车服务,作为地图导航类应用,高德这一举措显得顺理成章。事实的确如此。如今市场已经被教育,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发展顺风顺水,然而风水轮流转,网约车依然是个阵痛频频的领域。

一方面,网约车平台的司机业务及服务水平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服务品质良莠不齐。在诸多网约车平台中,神州专车因统一车型、统一调配而拥有最高的用户满意度,但与之伴随而来的是系统调配下对订单响应缓慢滞后、价格偏高;滴滴出行因覆盖范围广、用车方便而家喻户晓,但与之相对应的痛点就是门槛不高造成司机业务及服务水平高低不齐。

再者,除高德外,现如今网约车市场上没有一家出行平台在做地图数据库,这直接导致用户在出行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司机犯不识路、走错路的低级错误,地图导航不精准、无法快速实时定位、地图应用与出行应用不适配等问题造成网约车市场用户满意度偏低。从这一点出发,地图导航类应用所推出的出行服务会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司机审核机制漏洞多。不仅是国内的滴滴等平台遭受诟病,Uber近日在海外市场亦是新闻不断,搭乘网约车的安全难保障成了最大的问题。而政策收窄必将直接影响用车体验,如何推进出行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网约车市场必将拥有极严格的审核门槛,眼下是地图导航类应用推出出行服务的契机,但也是三大地图应用新挑战出现的拐点。

其一,腾讯地图需要时间磨合,有可能错失时机。从国内用户的视角看,Here地图要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容易。近年来,诺基亚已经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Here地图更是名不见经传。且不论手机市场的竞争如何激烈,就算诺基亚能顺利回归,Here地图却也未必能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加之Here地图的本土化需要时间,发行于2013年的腾讯地图在市场上没有什么份额,四维图新的国内地图数据需要时间与Here地图和腾讯对接,在打理好地图业务的基础上再推出出行服务时,出行市场只怕已经成形。

其二,百度地图O2O业务是亮点,但缺乏国内地图数据积累。地图类应用最看重的关键点有二:一是数据齐全程度,二是数据更新的时效性,地图及导航类应用作为一项入口级的基础服务,需要长期的实地数据采集积累,滴滴、Uber等出行业务正是基于拥有深厚地图数据库积累的地图导航类应用才能顺利开展。且四维图新在Here地图的回归下很有可能与百度地图彻底划清界限,被纳入腾讯矩阵,百度地图推出出行服务缺乏基本的资格。

其三,高德地图的网约车服务已经搭建起来,在出行市场上占得了先机,但顺风车入口太小,很难发展壮大。易观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出行市场上的顺风车业务占比仅7%,一来乘客与司机需求难对接,顺风车接单率明显低于其他出行业务;二来,顺风车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与收入不成正比,肯做顺风车的司机数量不多。

最近几年出行市场的快速崛起培养了一大批网约车用户,他们的口味已经变得非常刁钻,对司机的业务水平与服务水平要求均在提升。网约车市场的后来者则必须在一开始就打磨好产品,做到极致化的服务才能跨过出行市场的高门槛。再者,想在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存活下去并不容易,这块肥肉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猎手。

要想做好网约车,合法合规运营是底线。根据网约车新政要求,从事网约车行业的企业要首先取得省级主管部门的网约车线上服务能力认证,然后需要在地方运营城市取得当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展营运,也就是说没有牌照就进不了网约车市场的大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万顺叫车已经取得了112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领跑网约车行业;首汽约车取得了44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滴滴出行取得了51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美团打车取得了5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平台企业要将网约车服务推广给用户,让不知道的用户更多的了解平台,让了解平台的用户更多的使用平台服务。此处滴滴出行占得先机,坐拥庞大用户群,但涉嫌违规运营的新闻屡见报端,也让滴滴伤透了脑筋;首汽约车、万顺叫车等等也不甘示弱,在不打“补贴战”的承诺下,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提高司机服务水平,争取更多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后,怎么激活用户,保持一定的活跃用户比例,让更多的用户使用自己平台的网约车服务就成了网约车企业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订单的网约车平台,或者一个没有司机接单的网约车平台,最后将会被市场淘汰。

网约车行业正在快速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合法合规经营、精细化服务将成为网约车后半场的较量核心,网约车平台应该在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品牌的美誉度,助推企业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