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之光哲思历史,哲学

这个时代改造自我,需不需要儒家的君子之德?(上篇)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54人  田边的泰坦
站夫

鲁迅先生说过: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这个时代,恰恰是禁止别人的人特别多,对自我进行改造的人比较少。然而,在道德危机严重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需从内心出发,对自我进行改造。

借古鉴今,既是一种比较法,又是一种改造当下的必由路径。在道德危机的当下,我们必须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来反思现实,以破解危机。当然,道德危机是一个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个人,必然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试图抛开其他的因素,单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从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德,来探究其对当下每个个体自我改造的意义与作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与讨论。

                                                                                                                                                         ——题记

                                                                           上篇    儒家的君子之德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滋养,我们不可不汲取,尤其是对于重要的“君子之德”,作为个体,应当加以学习和研究,借鉴吸收,为我所用,进行自我改造。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其中,对于个人修养方面,孔子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君子。他倡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

那么,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德性呢?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何谓知?樊迟问知,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知是明白事理,是知晓他人。明白事理、知晓他人也是智慧的表现,所以,知也就是智。孔子对子路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这也是智慧的表现。现实之中,每个人可能都会被人误解,不因他人的误解而郁闷、惆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不要担心自己被人所误解,所要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他人、误解他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君子首先应当是一个仁者,君子需要知,也需要智,但君子作为一个仁者与作为一个智者,还是有差异的。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朱熹注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君子以行仁义为事业,也需要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无义而有勇可能作乱,也可能成为强盗。

君子还要做到中庸。孔子很强调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孔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中庸》借孔子之言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是恰到好处。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并没有一定的法则,而是需要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灵活运用。这就涉及到所谓的”权”。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权”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通过权衡而采取的一种最优化的、适中的措施。因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所以,”权”最为难得,与”权”相关的中庸,也最为难得。《中庸》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不可能”,并非不可能做到中庸,而是要做到中庸,实在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才显得更为可贵。

综上观之,在孔子眼里,君子之德有两个层面的所指,一是内容上,主要包含仁、知、勇。二是方法上,主要要做到中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