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如何养生
2023-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景L
三伏天结束叫“出伏”,暑气结束,叫“出暑”,节气名称是“处暑”,英文翻译 End of Heat. “处”,表示停止、隐退。
但处暑时节气温不算低。民间有个说 法:“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确切来说是白天热,早晚凉,温差大,湿度低。白天防暑,早晚在外面则要增添衣服。
睡觉的时候关好门窗,肚子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脾胃受凉。 北方有谚语“处了暑,被子捂”。睡眠时间争取比夏季多1小时,提前防“秋乏”。
白天室温不高的时候,开窗,让干爽的秋风吹走之前热潮留下的湿浊。
早晚温差大,肠胃病高发。可以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预防。处暑秋梨最养人。还有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
想要消除疲劳,应该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特别是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
为了增加皮肤抵抗力,多吃深色菜,尤其是富含胡萝卜素的绿叶菜、橙黄色菜。因为夏天为了祛暑降温,吃瓜类为主,但瓜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低,导致皮肤抵抗力比较弱。所以秋季要多吃胡萝卜、芥蓝、西兰花、小白菜等。
特别有意思的是枇杷,一般我们都不吃皮,但原来枇杷皮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是枇杷肉的几倍,对视力很好。建议用盐水泡一会儿,连皮带肉一起吃。
还可以炖蜜橘银耳,滋养皮肤,润肺止咳止渴。
吃肉的话建议吃鸭。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肥美营养。老北京人在处暑这天买处暑百合鸭,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鸭肉味甘性凉,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
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但不要太剧烈。因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了,过量运动却会消耗阳气。
陆游认为,“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感受衣食住行的微妙,或者出门迎秋,或在家静坐,都有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