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艺海今日看点

锦乡悦堂私塾课001-我们的叫法都是错的!冰箱应该叫冰柜,冰柜应

2014-06-05  本文已影响126人  锦乡悦文房

是的,你们没有看错题目!我们现在对冰箱、冰柜的叫法都是错的,他们俩反了!

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在传统的中国人的认知里,所谓『箱』一定是往上翻盖的;所谓『柜』,一定是左右开门的。

第二个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冰箱其实是电冰箱,这个东东是20世纪30年代才进入中国的。而在这之前,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就有了『冰箱』这个东西。当然那个时候,仅仅是『冰箱』,而不是『电冰箱』,因为那时还没有电。

首先唠一唠『冰箱』这个东西,当然这里是指我们中国人老祖宗以前用的那个东西。

旧社会里(我干嘛要用『旧社会』这个词啊,真是的!),夏天的时候也确实是很热的。虽然那会儿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造成的『热岛效应』,也没有那么多汽车烧汽油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但整体而言气温还是足够让人喝一壶的,特别是过去我们中国人都穿长袍马褂的情形下。那么那会儿的人夏天如何解暑呢?扇子当然是少不了的,但最重要的,却是:大冰块!

但是有了冰块,那么热的天,肯定得有地方存放起来,否则不就很快化成水了吗?所以,冰箱就出现了。古时的冰箱一般用比较厚的木头做成,工艺很高,严丝合缝,使整体尽可能能够隔绝热气;而内里用铁皮包裹,避免融化时水滴溅在地上(毕竟隔绝热气不可能像现在的电冰箱一样,效果那么好)。如下图所示:

古代富贵人家用的冰箱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来,这个箱子是上开盖的,即开盖时是往上翻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古代的冰箱,那么也就基本可以明了为什么现在的『电冰箱』仍然叫做『冰箱』了。

当年电冰箱进入中国的时候,咱们老祖宗一看,切,我以为什么好东东呢,不就是可以保存冰块的么?这东西我们老早就有了。因而给这种新东西起名字的时候,就沿用了我们老一辈人的叫法,叫『电冰箱』了。以后用的越来越多,就省略成『冰箱』二字。

所以如果我们老祖宗没有上图所示这种冰箱的话,电冰箱这个东东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定会叫做『电冰柜』。这点一定是没跑儿的。

但问题又出现了:我们现在有『冰柜』这个东西啊?譬如小卖部里装冰棍、冷饮的那个,不就是叫做『冰柜』吗?

原因很简单,它真正的名字已经被占了,所以就只能把这两个东东的名字给换了个个儿。

大部分情况下,中国的语言还是非常严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变化如互换,比如我们现在谈论的『冰箱』、『冰柜』就是如此。而现在还有一个对小卖部里装冰棍、冷饮的东东的称呼,叫做『雪柜』。这个称呼是从南方人那里来的,可能他们对『冰箱』、『冰柜』意义互换的情形心里不舒服,不服气,所以特意起了这么个名字。南方人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这种说法,非常准确的体现了『箱』、『柜』的区别。

说到古代冰箱里盛放的大冰块,其实也很有意思。过去没有电冰箱,不能人工冻出来大冰块,只能靠天然。在北京,在天子脚下,皇宫大内、普通人家都一样,所用的冰都是头年冬天从京城水系中例如什刹海等切割而来的。切割下来之后,运到专门储存的仓库中,等到来年夏天再取出供应。北京原先有三大冰窖,一个是北海东夹道陡山门,一个是什刹海东南,一个就是德胜门外冰窖口。第三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冰窖口胡同,这个冰窖直到建国后60年代还在使用。只不过后来人造冰应用越来越多,才逐渐废弃,后被政府稍加改造,形成了青年湖公园。

针对北京夏日所用之冰,实秋先生还特意在其著作《雅舍谈吃》中著过若干文字:『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道地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一,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周围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北平的冰是从什刹海或护城河挖取藏在窖内的,冰块里可以看见草皮木屑,泥沙秽物更不能免,是不能放在饮料里喝的。什刹海会贤堂的名件『冰碗』,莲蓬桃仁杏仁菱角藕都放在冰块上,食客不嫌其脏,真是不可思议。有人甚至把冰块放在酸梅汤里!……』

所以说,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很简单的东西,能够看出很多历史的沿革以及生活中小小的细节。同时对于这些历史、细节的回忆,也是蛮有意思的。这,也许就是历史、书籍给人带来的乐处吧?

专题介绍: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近现代技术、社会、人文的发展,好像离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传统越来越远。其实不然,我们生活中仍然有着很多传统留下的痕迹。本专题从生活各个方面分享给大家这些传统的内容,同时也会有一些相关的内容给大家做为参考。各位亲可以以此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启蒙知识,也可以给家中的孩子看一看,讲一讲,以便让这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

本文是本专辑的第一篇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