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中医养生

进入胎息状态的五大难关

2020-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钟兆源

谁不想把有限变为无限?!

谁不想把无奈变成自由?!

谁不想把短暂变成永恒?!

炼气是为了求道,明心是为了见性,知子为了守母,守母为了存子,入道的方法和活动范围都是在最深层内里的潜在领域里进行的活动,是在心灵气机世界玄虚的神秘状态里游泳。用正常的思维很难达到对它的认同,反而会偏离愈远。人们象盲人问日一样,往往混同理性与灵性、组织结构与气机、物质与能量、灵性与心理功能、动物神志与灵性的概念,象盲人骑瞎马一样乱冲乱撞茫然无措。然而,概括起来,入胎息之难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对人身的整体认识模糊。

人体生命是一个形、气、神的整体。形是人体构造及其生理活动的形而下部份。气是能量,气分为:经络之气、脏腑之气、营、卫之气、三焦之气、奇经八脉之气、命门之气。这些名称表示的是气的功能,它们之间以命门之气为基本生命力的基点,通过八脉推动脏腑功能活动。脏腑功能称为脏腑之气,括称为三焦。经络内起脏腑,外达体表,输布精微,推动生理活动。

命门之气与奇经八脉之气是生命的元气,其它的称谓的气都是元气推动下的功能。命门之气是最为主要的,是需要开发的第一力。而一般的理解多在脏腑功能之气与经络之气的范围里。此范围的运动,只是加强了运化代谢系统的宣统畅顺,距离元气本功所产生的创生是遥遥不可及的。

神的概念更是模糊不清。神是指人体自性本质,是人体生命的性根。人的精神意识本质都是由于性根才产生了各种精神灵识作用。简明地说,人体自性(灵)与人体动物神志(魄)丝合,形成了精神,是生命的业力,这个结合物是产生意识功能自本质。而在返归合道的过程中是要明心见性,把心(动物神志6魄)舍弃,以证见性的存在。使性与道相合,因为性是与道相!的等能量,而魄只是与自然界的元气相通的等能量,其次命!元气是与父母相通的生理能量。

人体有两种生理状态,即先天生理状态和后天生理状态也称先天精气神,后天精气神,人们炼气求道,就是要舍弃后:的生理状态,复归为先天的生理状态即胎息状态,这两种状代表着两种生存方式。先天的生理状态是人之本性的生存式,他是创生的。后天的生理状态是人之本能的生存方式,是消耗的。

综上所述,人体形而下的内在与宇宙世界相对应,与本的道气相连,这些重大关系是人们首先要搞清的理论系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否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典籍浩繁,深與难懂。

翻开浩瀚的道藏,不要说你一生难以读完它,仅就其深身难懂、满篇喻比来说,你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东西。名籍经典,又大多只陈梗概,未见机微,使人难得要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探究的主体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道更是无形的气和有质的性,只能借喻比来说明。并且,这些古籍的出现都是些修为上有造诣的术士体验之说。没有入道的无识之士,怎能明白没有体验过的那种感受、情感和虚无至真的道呢?

三、无明师指点。

人们往往把营卫之气、经络之气、脏腑三焦之气及本原的元气,从概念上没有理顺其层次,往往稍有气感,就以为很了不起,而本原之气则根本没有涉及到。况且,本原之气是人体的动物元气,元气与人体的动物神志的关系,还有与人的灵性元气的关系,是一步跟一步,一环套一环的互为依存的不同层面。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元气与自然灵气的关系,人的灵性元气与道的关系,这些人体内部的各层面与外部层面的相互关系,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得到清晰明确的理念,使人多隐于盲目的实践之中。极大多数修为的学派,都讲究“通”的作用。讲小周天“通”、大周天“通”、讲十二经络“通”、奇经八脉“通”、“五眼六通”。但是,通是能量的运动,元气是物质性的生命能量,不考虑生命能量的创造和增加,不寻求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制造,用什么东西来“通”全身的经络,并进而通往宇宙万有的本原呢?

所有的“通”都是能量的运动。人体内部之所以不通,生命能量匮乏是主要原因,无力推动运化;没有能量的再创造,"通”只是一句空话。反之,有了能量来源,不求通而自通,通的理与水到渠成的理是一样的。这个能量,就是指先天元气而不是经络之气。内气不足,经络是不会通的。可是,人们并不能真正得到明师指点,反而误中有迷。

四、方法不对。

从理论方面讲,人的意识功能来自意识本根,人的意识本根是人动物神志(魄)与心源本性的结合物,而人的心源本性才是生命的本质。这二者与人体、动物元气的关系是相依共存的,能够与动物元气单独存在的是人的元神,能够服食道之元气的称为谷神。

人体生物物质与自然世界的物质是相同的领域,人的动物元气与自然世界的本原之气是同一领域,人的灵性与道的灵元是可以交流的领域。三种不同的物态及其不同的三界,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明白的三种物态世界,这些理念混淆不清,最易使人产生迷信。

一般的寻气求性的方法是从人的心理入手,通过心理的调整,启动人体气机的变化。气机的变化促使心理的稳定、清净,要使心理安定、宁静,须摒弃理性,使心性显现出来,才能与道相合。可是人就是这么一个高级动物,很难用理智来压迫意识、思绪,并且人的意识功能、心理活动是以能量为基础的。能量足,心神安;能量失,心散乱。不能增加能量,则不能促使心神稳定,而用理智压追思绪,只是越压思绪越多,就像抽刀断水水更

流一样,这个简单的愿望无法用麻醉品、安眠药来实现。人的意识、心理真的成了人的原罪,始终是人之心性得以展现的最大障碍,真是“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五、个性偏执,不易入道。

人体个性、心理素质的不同是入胎息难易的重要决定因素。社会环境的干扰,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的高度紧张,不良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使得现代人更难以达到胎息。

特别提醒#胎息需系统学习领悟及明师指点,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胎息的渊源: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胎息呢?

胎息的渊源,可谓久远的很,最古老的《易经》称为《归藏》学问。本能的生成和消亡要回归于道,主动逆方向生命返归于道,人与道相合,返归到本原,那个藏象就是胎息

现今可查的胎息源于老子。老子以后,胎息得到发展,并为道教所继承,形成胎息的专门学问——内丹术

很多丹经古籍中,都有着关于胎息的论述。影响较大的典籍有《太平经》、《胎息经》、《胎息铭》、《胎息杂座》、《胎息口诀》等等。

然而,在后世的种种典籍的论述中,在漫长的文明史中,真正达到胎息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在后世许多的典籍中所述的胎息,都与老子相差甚远。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胎息呢?有人说外呼吸深长细微是胎息;有人说体内结丹是胎息;有人说周天通是胎息。这只是各家功夫的不同的见地,真正的胎息,就是本原状态,也就是先天状态。

人体的先天是如“婴儿之未孩”的状态。人体自性的先天是万有的本原。“复归于无极”的道体,是“返本归根”的最终极胎息。

胎息就是指本原,各家之说的胎息,只是门户之见。但真正的胎息在哪一家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