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改变,才是给自己最好的安全感

2021-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咪

        下午全体会,校长突然宣布:新八年级要增加两个班,需要两个班主任,然后猝不及防的,我就听到了我的名字。本来是信心满满、开开心心准备迎接我的初一新生。那一瞬间,我的整个状态是懵的。因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那一刻,我真的是欲哭无泪啊。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突然又要中途接一个班。

        是啊,去年,服从学校的安排,刚送完一届初三的我,又接了一个初三的班主任和另外一个精英班的语文课,还记得当时的困境,孩子们对原班主任是如此的信服与习惯,对我这个新班主任,仿佛是一个入侵者,只有极少数孩子给我投来了些许信任的目光。另外一个班是这届学生里面的精英,又需要我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我一方面有着备好课的压力,一方面又有着管理新班的压力。这一年学校刚开始了延时服务,每天的课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天7节语文课,重重压力下,每天的工作是低效的重复。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一些事情。

思考什么呢?思考自己的班里管怎么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思考语文学科的教学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分析一下自己(学生的反馈):亲和力比较强,比较容易博得学生的喜欢,学会有很多心里话都愿意跟我说,语文课喜欢让他们讨论,积极性也不错。缺点:学生似乎不“怕”我,有时候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在作业完成上会打折扣。

看到魏老师的严格的老师那一篇,很有启发。严格的本质不是苛责,不是袒护,而不是对学生一味的只“看到优点”,严格的前提,是对学生发展的严重关切与洞察。严格的起点,是对学生的高期待,期待学生不断地挑战并完成似乎不可能之事。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适合挑战的,目标明确的,并且往往有路线图的,那么严格就是持续不断的不妨碍主体性的跟进,并给学生提供各种反馈,以确保任务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含了指导,也包括了必要的强制,甚至惩罚。

以往,我们很多自以为的对学生“严格”,其实并不是严格,而是“粗暴”。粗暴则是一种态度,粗暴是一种无理解的控制或反应模式。语言压迫、命令服从、必须执行......

我要做一名严格型的老师,学生其实也喜欢严格型的教师。魏老师称之严格的老师为教练型的教师。严格是种能力。我看到过有老师在楼道里“教育学生”,对学生大声训斥,声音大的整个楼道都能听得到,老师自己面红耳涨,气的连话都不流畅,也见过老师和学生动手的,遇到两个都是火爆脾气,炮捻子一样,一点就着,着实让我害怕。我也曾在生气时,提高了声音对学生说话,学生吓得一口气都不敢出,那一节课,纪律出奇地好,接下来你说啥学生也在“配合”你,但这是教育的常态吗?学生只是屈于权威,迫于压力,只能选择按照你的要求来。

在班级管理上,中途接班,原班级好的一些行为习惯可以保留,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不管如何,带好班级的前提一定是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所以,新学期伊始,不要着急,多观察,多用心,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去逐步适应。

如何提高班级语文课堂的效率?这个问题太大,也需要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后续再写。

改变已经发生,想办法去积极应对,把遇到的问题都当作是对自己的挑战,把每一次挑战当做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欣然接受它。也许会开创另一番天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