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充满仁爱之心——《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二)

2024-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荷包蛋的小屋

      今天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的《校长》《第一年——研究孩子》和《我学生的家长们》三篇文章,也跟随苏老师开启了他的教育之旅。

      当苏老师任教十年后,他成为了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作为校长他所思考的教育并没有因为当了校长之后变得功利,而是更加坚定了他这十年走过的路,坚定的认为:想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就应该把自己的心献给孩子,并且把这样高尚的教育信仰坚持了终生。

一、做一名亲力亲为的老师

      当了校长之后他的担子更重了,他坚定地认为校长应该成为一名有高度职业素养,成为老师们亲力亲为典范的,而且应该成为老师的教师,并像教师传授教书育人的科学及艺术。他一直坚信:教书育人,首先是师生之间长久而稳固的心灵交流。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每个人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能够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充满智慧、心灵手巧和情趣高雅的人。所以作为一名校长必须以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来引领一个学校和老师的思想。

      就像他说的那样要做老师的老师,这谈何容易。这需要高度的自觉自律,无止境地学习成长。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光芒四射的人,成为一个有强大场域的人,用自己的公平公正、对教育的美好信仰来学习成长,成为一个有强大影响力的人。我想无论是校长还是我们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和实践的,因为我们是孩子一生的榜样,我们强大之后就会给更多的孩子树立终身的榜样并模仿学习。

      所以当我们面对班级那几十个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感觉到烦躁或者畏惧,我们每个老师的力量都很强大,都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孩子的关系的时候做到亲力亲为,让孩子们看见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行动会成为孩子们坚定认知的强大动力。

      当然所有学习的强大动力都来源于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信仰和执着。苏老师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专注如一的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对教育的爱都是炙热的。只有对孩子有了仁爱之心,我们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才能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更好地为老师和孩子们服务。

二、培养感知孩子心灵世界的能力

      感知孩子心灵世界的能力是当下我们所有老师所缺少的能力。当下的教育生态下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考试成绩上面,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如何备好课,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到我们讲的知识,如何提升孩子的做题技巧从而考一个更好的成绩。在大形势下这些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还是忘却了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的特性,他们的情感、智力、思想、行为、认知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责任提升孩子的成绩,我们更有责任去关注孩子心灵,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时间精力过多去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每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更多的向学习考试倾斜,这样他们本应该快乐的童年就开始充满着无休止的知识和考试,在经过反复机械训练之后他们的考试成绩或许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他们却在这样的煎熬中度过了他们本应该快乐的童年。

      最可悲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更多放在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上面,多方面的压力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老师缺少与孩子心灵沟通的能力,家长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和爱,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我们家长和老师都缺少感知孩子心灵世界的能力。我们都漂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追求金钱和享受,恰恰我们丧失了和孩子沟通的能力。就像苏老师说的那样,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我们也曾经有美好的憧憬和梦想,我么也曾经天真无邪,当我们蹲下身子和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发生。我们一定要学会链接孩子的心灵世界,不要局限于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了解每个孩子和他的家庭

      苏老师在《我学生的家长们》中给我们详细展示了一年级31名6周岁的儿童及其家庭,这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其实教育这件事情必须要沉下去认真做的,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就像苏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描述的每个孩子的面貌、表情、心情等词语,都是苏老师认真观察了每个孩子才看到的,而且对于每个孩子的家庭都有很深刻的了解,是否是孤儿、是否是单亲或者重组家庭,是否是父母双在等,而且具体孩子家庭问题带给孩子们的深刻的影响他都考虑了进去,他对每个家庭的观察入微让我震撼。

      说实话任教这十五年我是没有做到的。我总是认为自己善于和孩子家长沟通,能够获得家长和我的同理心,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来一起好好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我很少去这样走进一个家庭,因为我知道这是很多家庭的隐私,即使我现在知道我们现在班级的有些孩子是单亲离异的,有些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抚养大的,这一些家庭的原因都给孩子的学习和习惯造成了各种影响。

      现在的社会可能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家庭隐私都是很忌讳的,也不会和孩子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孩子口中只言片语去推测出来的,有的家长能够敞开心扉说的时候我们也会和家长有效沟通,争取把对孩子不好的影响减到最低。

      但是我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还是做得太少了。现在很多时候家校处在一种敌对的状态,社会上有一些对学校和老师不满意的声音在飘荡,老师也畏手畏脚。但是开学前听了武建君老师的讲座,他在开学两个月的时间里把所有的孩子家访了一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当我们坐下来和家长沟通的时候,能够让家长在内心深处高度认可我们,这样更容易一起配合去引导教育好孩子。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首先了解孩子的家庭,了解家庭背后给每个孩子带来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四、对孩子充满仁爱之心

      苏老师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去研究孩子,去爱着孩子,他的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和他坚定的教育信仰离不开的。

      对孩子的爱看似很简单,我们很多老师也会说我们都爱着孩子,我们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学习,渴望他们能够学业有成以后有个好在的人生。这些美好的期望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的,但是我们具体怎么做的呢?上课填鸭式灌输知识、课下重复性的大量作业,对孩子总是披着爱的外衣下的严格管理,这些我们有没有问过孩子,这些是他们需要的吗?

      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爱都是虚伪的,老师和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虚荣心,有了好的成绩我们就容易获得各方面的荣誉,有了好的成绩我们的家长脸上有光,这难道是对孩子的爱吗?这说明我们成年人最爱的还是自己,我们从来没有在乎过孩子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乐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成年人的失误。

      苏老师一直倡导的对孩子充满仁爱之心,不是把孩子看成学习的机器,而是要把他们看成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灵魂和感情世界,我们需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的心灵产生链接,这都需要我们老师真正对他们有仁爱之心,爱他们的优点,更要爱他们的缺点,爱他们的阳光开朗更要爱他们的自闭内向,去走进内心世界去开导他们,真正用看待生命一生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宽容他们的懒惰、坏习惯、坏脾气甚至原生家庭对他们不好的影响,用我们的力量去链接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指路明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