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 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分析---双性化人格 AB型人格 决策时的时间观念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54人  胖师爷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人们具有双性化人格,急性子容易得心脏病,不同人有不同的时间观念

知识点

人格化有哪几种?

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

人格有 男性化  女性化  双性化

完善整个社会的人格结构都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人格心理学里说的人格是什么意思?

这里人格的意思,并不是特指某一类人群,或人的性格,而更多的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所以一个人具有多种人格,指的就是具有多种典型的特定行为

什么是A型 B型人格

A型  竞争性强、好胜心强、喜欢赢  急性子

B型  竞争性不强,易于满足,也就是常说的慢性子

为什么A型人格的人容易患心脏病?

跟应激反应有关系长时间固化模式 = 应激反应

A 型人格的人在面对一些重大变化时,很容易在生理上变得兴奋,这种兴奋长时间固化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就会让心率和血压提高,久而久之,会损害动脉血管,导致心脏病。

健康心理学的基础奠基人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

弗里曼德---- A型人格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弗里德曼的这项研究开创了一种研究角度,那就是用记录数据的方式来证实某些特殊行为可以导致疾病。同时,这也为健康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人的思维中存在哪三种时间观念?有什么特征

未来时间————  责任感比较强

现在时间———— 追求新奇 容易产生攻击性

过去时间———— 自尊心比较重,幸福感较强

影响一个人的时间观念有哪些因素

遗传因素、教育环境、文化传统等

探讨不同的人决策时所侧重考虑的时间观念的区别

在做决策的时候,哪一种时间观念占据主导,往往取决于不同的人格。时间观念,是人格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说时间观念是一个人的人格重要表现

一个人的时间观念会影响这个人所做出的各种决策,之后产生的行为讲体现出这个人的人格

为什么中年人更喜欢活在当下,年轻人喜欢活在未来

时间观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年龄增长,人都会变得更佳关注现在

为什么中年人更关注现在?  过去无法改变,未来是逐步衰老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活在当下。。。如果是销售给中年人,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今天我们继续讲人格心理学的三个经典研究,

第一个研究是关于双性化的问题,随着性解放运动的深入,以桑德拉贝姆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二维性别观和双性化理论

第二个研究是关于一种特殊类型人口和心脏病概率之间的关系,医学家弗里德曼通过盲测试研究发现,竞争性强,好胜心强的人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更高

第三个研究是关于时间观念和人格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观念,不同的人侧重点不同,

下面的给你讲今天第一个观点,双性化是人格的常态

如果问你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这个问题通常是很好回答的,但如果问你你是男性化人格还是女性化人格,就不那么好回答了,因为第一个问题是基于染色体荷尔蒙生殖结构等等所做的生物学上的回答,但是第二个问题呢可能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了,

实际上按照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括科学界的绝大多数人普遍持有的是一位性别观,就说人要么就是彻底的男性化,要么就是彻底的女性化,换句话说,那时候的人们通常认为男人就应该更加男子气概,女人就该更有女人味儿,

不过随着上一期讲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性解放运动更加深入,这种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直到70年代以后,更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二维的性别观,人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要么就是男性化,要么就是女性化,都完全可以处在一种中间状态,这个中间状态就叫做双性化,说白了就是人格当中既具有男性化特质,又具有女性化特质,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桑德拉被捕,并且双性化这个词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不仅如此,1974年他还革命性的设计出一份测量表格,来衡量人性格当中的性别特质,作为一个严谨的心理学家,这份表格当然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采取了非常科学的方法,很谨慎地进行测试项目的选择,他首先列出一长串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都认为有价值的性别特征,这些特征有的代表男性化,有的代表女性化,还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是中性化,要说这一大串儿备选的项目可真是不少,足足有200多个,下一步大学当中招募了一百名大学生,其中男女各一半,要求他们根据整个社会的认可度来给这些性别特征评分,需要注意的是招募来的这一百名大学生可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她来自各个专业,知识背景思想观念都完全不一样,在经过一系列平分之后上的那对我选出了排名在前的60个性别特征,阳刚独立,胸怀大志、领导派头,这些就是比较典型的男性化特征温柔轻声细语,活泼可爱,有同情心,这些就是比较典型的女性化特征,还有一些比如诚实可信,实事求是,骄傲自满,适应性强,是不带有典型男女特征的中心特征,随后的这些特征词汇被打乱,顺序随机的排放在表格当中,用来对更多人开展测试

在经过无数轮对不同种族不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测试之后,找到那对魔,都出了当时美国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平均人格结构,出乎意料的是这份测试表得出的结果出奇的整齐,为什么说整齐呢为什么说正题呢?因为这些数据显示社会上绝对的男性化和绝对的女性化的人口只占1/3左右,而男人和女人当中呈现出双性化人格特征的也占1/3,剩下的1/3的要么就是男人体现出一定女性化特征,或者女人体现出一定男性化特征,由此可见,男人的性别人格不是像之前人们想象的非黑即白,很大比例的人体现的是双性化特质,各占1/3,他甚至和社会上的绝对男人绝对女人不相上下,桑德拉贝姆的研究不仅对当时的心理学是一次重大改变,同时他关于双性化的人格理论对当时的社会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以后同时拥有男性化和女性化人格特征的人,不仅不再被人排斥,反而认为是一种优势,更多的男人和女人开始参加那些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仅限为单一性别的职业,

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担任自由消防员,军人,越来越多的短信从事教师护士,当然社会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心理学家所做的更多的是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他们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的观念,比如在桑德拉被我研究的基础上,后来的心理学家改进了他的理论,再次把男女性别当中的一些性格特质划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小神经质羞怯软弱吵闹等等,这些就属于消极的双性化特征,而耐心负责,坚定自信等等这些就是积极的双休华佗镇,这些对人们更好地树立典范,完善整个社会的人格结构,都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好,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观点,双性化是人格的常态

第二个研究是关于一种特殊类型人口和心脏病概率之间的关系,医学家弗里德曼通过盲测试研究发现,竞争性强,好胜心强的人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更高

这里人格的意思,并不是特指某一类人群,或人的性格,而更多的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所以一个人具有多种人格,指的就是具有多种典型的特定行为

20世纪7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人持有的是一位性别观排队的时候总是显得很急躁,比赛的时候总是想赢、甚至娱乐的时候也是这样,这就是比较典型的a型人格,其实作为一种人格,并不是常规意义上指的某种人格的整体面貌,更多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急性子,那么可以请人个相反的还有一种b型人格,所谓b型人格的人往往没有太强的竞争性,更容易满足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愿意追求多个目标,更多的把时间放在和家人一起,或者即便参加娱乐活动,也更多是一些非竞争性的,和刚才一直能够相比,你也可以把它们叫做慢性子。

AB型人格 他和心脏病有什么关系呢?

说起来这还是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研究啊虽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发起者却不是心理学家,他是一位医生,叫做弗里德曼,他研究的最初灵感就是来自于他日常给人看病时候的一点意外经历,话说有一次弗里德曼琴功能给他诊室里家具做皮草,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的特别快,尤其是椅子的前沿比其他部分磨损的还要更快,如果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只是随便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突然引起了弗里德曼的联想,他想起来,好像来她这儿就诊的心脏病人经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两个现象联系起来,引发了弗里德曼的一种隐约的猜想,他想知道心脏病人是不是在某些行为特征上和其他人不一样

AB两种人格的起源

于是从1959年起,他利用平时的临床经验,设计了一套可以被观察出来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模式包含着一些特征,比如说,总是热衷于竞争的倾向,总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总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欲望,总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事儿等等,他把这种行为模式命名为a型人格,又把相反的行为模式命名为b型人格,所以我刚才说的这两种人格就是这么来的,

听起来他要寻找的就是合适的被测试者,怎么找呢?他联系了当时各大公司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让公司领导从上到下帮他挑选那些最符合这两种行为模式的人,最终他找到了一百多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按照两种行为模式,他把一百多人分成两组,每组都是83人,现在合适的人找到了,下面要做的就是要找出他们的行为模式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他要求所有被测试的人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饮食状况,并且要如实报告自己的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随后他对每一位测试人员进行抽血测量,这是为了衡量它们的胆固醇水平和凝血时间,因为这两个指数都和心脏病的发病有关,一般来讲,胆固醇水平越高,凝血时间越快,心脏病发病的几率就越大,在整个过程当中,弗里德曼都是采取盲测的方式,所以盲测就是在记录这些被测试人员相关数据的时候,完全打乱顺序,同时把他们的名字盖住,用编号来替代,其中之前记录的饮食情况,交给医院里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胆固醇水平和凝血时间交给一个不参与这项研究的心脏病学家进行判断,在整个研究结束以后,弗里德曼才打榜测的结果按照事先的编号和每一个人都应上,他发现北京人口的人也就是急性子的那种有将近1/3的人出现了明显的关心病发病迹象,而b型人格也就是慢性子的一种只有1/25,有这种迹象,换句话说,n型人格的心脏病发病几率是b型人格的八倍之多,不听起来确实是个很吓人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又在第17李想等应激反应来解释,

A型人格为什么得心脏病的概率高  也是有一期说到的 应激反应

那就是a型人格的人在面对工作生活中一些重大变化的时候,会很容易在生理上变得非常兴奋,在这种兴奋状态短时间还可以,如果长时间固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就会让身体产生过多的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压力就会损害动脉血管而导致心脏病,

弗里德曼的在心理学的地位贡献---用记录数据的方式来证实某些特殊行为可以导致疾病

健康心理学的启蒙者

在弗里德曼之前,人们对情绪人格和心理疾病的关系更多是定性分析或者是猜测,这项研究却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角度,也就是用记录数据的方式来证实某些特殊行为可以导致疾病,弗里德曼虽然不是一位典型意义上的心理学家,但他对心理学的发展却做出了巨大贡献,最重要的是它被心理学上一个新分支健康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二个观点,a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作为一种人格,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典型特征是竞争性强,好胜心强,也就是常说的急性子,医学家弗里德曼在临床工作中意识到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和心脏病的发病有关,通过盲测试的研究,他最终发现,A型人格的人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更高,这项研究也为健康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下面的给你讲今天的第三个观点,时间观念是人格的重要体现

生活当中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选择,很多时候这些选择并不是什么大事,但他就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比如说,现在是该读书还是去参加朋友聚会,开车之前再喝点啤酒,还是找个代驾,也许不用心理学家研究,你自己就能发现,身边不同人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行动,心理学家的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做决策的时候另外一个维度,就是时间观念,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参考的是当下,还是过去的经验,相似情景还是未来可能造成的后果。

为什么做决策会跟时间观念有关? 一个人做决策时的 动态的时间观念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那么在上面这些选择背后,他们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不同人格的人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每一个人都存在三种不同的时间观念,也就是现在过去和未来,这是所有人共有的,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哪一种时间观念占据主导,往往取决于不同的人格,

换句话说,时间观念是人格的体现,现在时间观念通常指当下的情景,自己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比如嗅觉味觉触觉饥饿疲惫,或者别人怎么说,怎么看等等,刚才开头前还想喝酒的那个人,他的角色体现的人格影响就是现在时间观占据主导,

另外一些人在面对同样决策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们往往会回顾以往的相似情景,参考过去的经验来决定该怎么行事,这就是过去时间观念,

还有一类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想象未来可能造成的后果,他们经常会快速的进行收支估算来做最后决策,

比如还是刚才那个人,如果他在开车前知道已经喝了一些酒,通常就会想找代驾,怎么也得出事儿药更划算,这个人就可以说是未来时间观展,猪头,东北侧是时间观念和人格的关系,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们招募了200多名大学生,并设计了一套包含56个问题的措施表,这些测试标准的问题通常是生活里最常见的颈肩,他们没有绝对的对错目的,只是为了测试不同人的不同选择方式,或者说到底是更倾向于哪种世界观,测试结果显示,200多名大学生对这56个问题的回答差异非常大,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人和人的性格不同,但有意思的是,如果把这些测试结果和每个人性格当中的另外一些因素结合起来,就比较有趣了,

未来时间————  责任感比较强

现在时间———— 追求新奇 容易产生攻击性

过去时间———— 自尊心比较重,幸福感较强

比如说习惯于用未来时间观做决策的人,跟他本人沟通的责任感通常比较强,你现在是军官,做决策的人呢骨子里一般会喜欢追求新奇的自己,在一些时候还容易产生攻击性,而那些持有过去时间观的人,他们通常自尊心比较重,但相应的幸福感也比较强,

那么这些时间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遗传因素、教育环境、文化传统

不可否认,这里面确实有一些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时候这和人从小受到的教育社会环境,甚至文化传统有关,在一场跨国的研究当中,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来自工业化国家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稳定的人人格当中未来事件关注比较强,做笔录,罗威,瑞典丹麦这些北欧国家的人,他们通常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未来的生活状况,

泰国、印度等地方,人相对比较慵懒,没那么强的上进心,跟这时间观念有关系

而你却住在赤道附近生活水平相对不高的人群,由于所在地方气候常年炎热,人们在努力,无法改变这种极端天气,所以你就索性看开一点,就更容易形成现在时间观,也就是注重当下的时间观,进度,不信我还说天气如何高温多雨,都是人们改变不了的,一个人的努力也很难和未来生活的改变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你可能会说不是还有空调吗?特别棒,空调的发明不过才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儿,在没有空调的几千年里,他们只能靠调节心态去适应这种湿热的环境,所以印度人也就形成了更加关注当下的现在时间观和更加虔心敬拜神灵的传统,

时间观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年龄增长,人都会变得更佳关注现在

为什么中年人更关注现在?  过去无法改变,未来是逐步衰老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活在当下。

如果是销售给中年人,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在更多的研究当中的人们了解到,时间观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一般来说的随着年龄增长,人都会变得越来越关注现在,就比如在经历中年危机之后,我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内心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的已经没法改变,而未来衰老和死亡正在一步一步逼近,自然规律,没办法抵抗,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关注现在,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三个故事,时间观念是人格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观,但不同的人侧重点不同,在做决策的时候使用的时间观念也不同,心理学家通过统计研究发现,习惯于用未来是经管做决策的人责任感比较强,用现在时间观做决策的人,喜欢追求新奇刺激,是有过去时间观的人,通常自尊心中幸福感也比较强,实践观的形成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年龄增长都有关系,

,下面给你来总结一下,

第一,双性人是人格的常态,20世纪7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人持有的是。着性解放运动更加深入,1974年以上的拉贝母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200性别观和双性化理论,通过科学的测试,他们发现整个社会的性别人格分不中啊,不完全是绝对男性化和绝对女性化,其中双性化特征占有很大比例,是人格的一种常态,这个理论的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观念更新和后续研究的开展,

第二,A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所谓A型人格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典型特征是,竞争性强,好胜心强,也就是常说的急性子,1959年,医学家弗里德曼在临床工作中意识到,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和心脏病的发病有关,通过盲测试的研究,他最终发现,理性人格的人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更高,这项研究也为促进健康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时间观念是人格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三周时间观念,都不同,人触动点不同,在做决策的时候使用的时间观念也不同,心理学家通过统计研究发现,习惯于用未来时间观做决策的人责任感比较强,用现在时间观做决策的人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只有过去时间观的人通常自尊心种幸福感也比较强,时间观的形成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年龄增长都有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