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傲骨
2018-01-13 本文已影响21人
飞生
我们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两件事:第一是我们所做的决定;第二是我们所采取的行动。
1929年11月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知道后大怒。当时他是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的元首,权力最大的人。他下令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刘文典到南京来见他。
11月29日下午,头戴礼帽、身着长衫的刘文典一走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蒋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
“我的字叔雅,文典是父母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刘不客气地说。
“无耻文人!”蒋拍桌子说,“你怂恿共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
“你不要诬赖,我是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好,你要交出带头闹事的共党名单,并严肃处理参加学潮的学生。”
“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
两人越吵越激烈,蒋骂刘:“你是学阀!”
刘回骂蒋:“你是新军阀!”
蒋气不过,站起身走过来,“啪、啪”打了刘文典两个耳光。
刘文典也没怕,起脚飞踢,正中蒋介石的下体,痛得他全身冒汗,大叫警卫把刘文典关起来。
后来,蔡元培力保、陈立夫求情,刘文典吃了七天牢饭后被放了出来。但蒋答应放刘,有个条件,就是刘要马上离开安徽。
蔡元培是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他聘请刘文典去北大当教授,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也聘他做清华的中文系系主任。教育部批准任用,蒋也没再找他麻烦,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见当时世道相当开明公正,人物的气度、气量也很大,即使有私人恩怨,还是以公共利益、真才实学为重。
1931年,粤系军阀陈济棠知道刘文典与蒋有怨,多次重金想请刘去广东共同反蒋。刘一概拒绝,一分钱也不收。还回复:“正当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国难深重之时,理应团结抗日,怎能置大敌当前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
他做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成就了他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