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无论是亲子关系,同事关系,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要么你能够给别人提供资源(钱、权及其他好处),要么能够提供情绪价值。或者说你保持跟一个人的交往,实际上也想从对方获得资源和情绪价值。
为什么有些夫妻会走进陌路?可能大概率上双方都不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如果还藕断丝连,可能是还有财产利益的纠葛。如果最后断然分手,可能财产的纠葛己然厘清。
为什么成年的子女,父母还紧紧抓住不放?一方面,孩子啃老能够满足父母的付出感,让父母觉得自己还有价值。另一方面,孩子能够提供给父母情绪价值,有时候甚至是负面的情绪价值,而负面的情绪价值也是价值,就好像小偷偷进屋没有偷的东西,灰都要抓一把走(至少从一个侧面上反映,父母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生活重心完全在孩子身上。)
而这些本该成年了,本该独立自主的孩子,忍受父母负面的情绪价值,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生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给他们提供了生存资源,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退路。大家就好像在烂泥沼一样,互相拽着往下沉。
没有超然的物质条件(就是让对方一辈子衣食无忧的财物),情绪价值更值钱。
父母一辈子盼着孩子对自己感恩,孩子一辈子盼着父母给自己道歉。其实都在渴求一份情绪价值。
为什么对朋友、陌生人会更好,而对家人会更差?在职场上,在社交场上,可能更多想从对方手上获得资源,根据市场价值交换体系,所以付出资源、情绪价值去交换。所以才会有对领导、客户殷勤备至。在家庭关系中,对大多数夫妻而言,双方都有独立的收入,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更甚于对资源的需求。但往往却忽略了情绪的价值,更看重资源的提供。你提供的并非是对方想要的,并不是对方所缺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忘记了交换原则。你需要情绪价值,你就首先要付出情绪价值。
父母养育孩子,给他提供各种生活学习上的便利。但是,当父母的付出有付出感的时候,孩子就会把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呼吸离不开氧气,但是当空气中处处都是氧气的时候,氧气就变得好象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绪价值大于资源价值,因为这个是可以时刻感受得到的。
希望自己总能保持理智上的清醒,看清楚其实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是各取所需的,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时刻检视一下,我想要什么?从价值交换原则,我又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