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道路上关注母婴/儿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四年级一班:由一顿饭引起的小小风波(上)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23人  湘江岛主

前些日子,学校突然停电,导致食堂无法正常提供饭菜。学生处在广播会里通知,每个班在校托管的孩子将统一由食堂发面包、牛奶。

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办公室同事A家里离校远,一般中午都不回家。她自言自语:“小木子下午放学后,还得到校外机构上课。中午吃面包、牛奶恐怕不够呀。”

小木子就是我的学生。

我家离学校仅两分钟路程,这天的中午,家里恰好有人做饭菜。我便说:“小木子今天中午去我家吃饭吧。”

“得问问小木子的意思。”A说。

正说着,下课铃响了。小木子走进来,听说中午去我家去吃饭,他颇有些为难地说:“我一个人不去老师家做客。”

办公室同事B也进来了,她的儿子小海也在我班。小海子平时一般随他妈妈回家的。听说了这事,B出主意说:“那就让小木子约小海子作伴,一起去老师家吃饭呗。”

正说着,小海子也进办公室来了。俩孩子一商量,都高兴地答应了,就跑到楼下操场上去玩了。

我马上进了教室,组织正在玩游戏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同时将学校食堂不能正常供应餐的情况在班级家长群里做了简要说明。很快就有家长在群里留言,表示中午可以接孩子回家吃饭。教室里的孩子得知情况,有的马上用电话手表和家长取得了联系。

等大家都忙完了,我统计了一下情况:中午不能回家吃饭的孩子,共7个。(小李子和小海子此时不在教室。)

我扫视一下七个孩子,想想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根据菜量和屋子的大小,除了小李子和小海子外,确实还可以再多请一个学生。

七个学生,请谁呢?我有些犯难了。

看看时间,第四节课的上课铃马上就要响了。我只好在全班做了个简要的说明:“有七个同学不能回家,我家里今天还可以再请一个同学去我家做客。”全班马上像捅了马蜂窝似的沸腾起来,估计也没有怎么在意我语句当中的“再”字。时间紧迫,我没有就小李子和小海子去我家做客的事情做说明了。

这时候,那七个同学走上讲台来,纷纷朝我伸手说:“老师,我要去。”“老师,我要去。”

座位上的同学也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有的说:’哇,这么好,可以去老师家做客!”还有的后悔不迭:“早知道,我就不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了。”

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解释道:“很遗憾,这个决定有点仓促。老师家的菜准备得不够多,房子也不够大。在这七个同学中,老师这次只能再邀请一个同学了。”我在“一个”这个词上,做了强调。

大家屏息凝视,前面七个同学眼里闪着期待的光。我决定采用抓阄的形式:迅速准备了七张纸条,只在一个纸条上打了个“勾”。

七个同学在讲台上自觉地排成了一横队,依次从我的手中抽一张纸条。只见他们捂在胸口,似乎在祈祷似的。等全部抽完,我吩咐她们可以展开看结果了。

座位上的同学伸长着脖子看着前面。

讲台上的七个同学看完之后,有几个顿时垂头丧气,只有最后一个拿纸条的小豆子慢慢展开纸条,接着,眼睛瞪得圆圆的,张着嘴巴好半天也没有合上。他再看了几秒,才伸手递给我说:“老师,你看,我这里有勾。”

我上前一看,果然是他“中彩”了。

小豆子是个腼腆的男生,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虽然有着北方草原人的血统,却天生腼腆。平时,他几乎不和我多说什么。即使我找他有事,他也从不用眼睛和我直视,总是扭过头去看着别处和回答我的话。

小家伙们都是第一次去我家做客,会怎样呢?我很高兴,也充满了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