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1——读《草房子》
2022-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茶叶蛋不放茶
本以为读一本儿童读物就是看一个小故事嘛,不用像晨读会上每日读完分享一下读到的感悟,《草房子》整体读下来,也是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去感知人物形象,脑补各种故事场面形成画面感,就觉得每个人物都鲜活地站在了自己眼前儿。可是当读到最后“追随永恒”时,我突然翻不动页面了,脑子里随着“孩子”一词而涌现了很多:
纪伯伦的《孩子》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樊登老师做的纪录片《世界的孩子》:
学习和阅读告诉我,这个世界有三类问题:第一类简单问题,比如如何抛出曲线球?第二类复杂问题,比如人类如何登月?第三类比登月还难的问题——教育孩子的问题!
《草房子》“追随永恒”说:今天的孩子是一个一个的“现在”,他们不同于往日的孩子,是一个新形成的群体……这个群体,是忽然崛起的,是陌生的,是难以解读的,从而也是难以接近的。我们甚至感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无法适应的焦虑……有目共睹,今天的孩子其生存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所面临的世界,已不再是我们从前所面临的世界;今天的孩子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与“昨日的孩子”相比,都起了明显的变化……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映射着家长们的问题,而我们家长看却是孩子的问题。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里提出化解内在冲突接纳自己爱自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个借助你而来的孩子并非因你而来,那么是不是也要正视孩子的问题,接纳所有与这个孩子有关的问题呢?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让这张白纸内容丰富而真实,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