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今天看了《教师的解放与超越》第二部分“突破”,这一部分的文章有《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班主任的智慧从何而来》《做一“肢体”健全而精神饱满的教师》《老师你也许不知道,有时候恰恰是你追求的“可操作性”害了你》《几十年来,我一直喜欢“非课题研究”》《当老师可能是需要某些天赋》。我们如何来突破自己?其实李老师在这几篇文章里给我们指明了具体的路径。
首先要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那就要自己培养自己。如何培养?李老师说,“只要你用心地爱着自己的工作,倾情投入其中,就完全可以把一堆琐碎的日子铸造成一个伟大的人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爱学生的智慧,智慧从何而来?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路径,给我们道出了迷津。向学生学习、向自己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这样就能实现于漪老师说的“对孩子的爱,能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这也是李老师一直践行的成长路径: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在这里,李老师特别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应该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也就是不能盲目地努力,要经常性地揣摩、琢磨、体验、品味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李老师说,这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从李老师的这些文章来看,我们每个教师要突破自己都是可以的,并且要想当好老师,也必须不断突破自己。因为,我们当老师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来源于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可能,我们现在大多数的观点,要突破自己就是不断地搞论文、课题研究,来让自己获得一个个头衔,什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种成长方式,并且还有些人这些头衔的获得还有水份。李老师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搞一些“非课题的研究”。所谓“非课题研究”就是指没有正规立项,没有填报申报表、结题报告之类的,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地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地实践研究。这样的研究不那么繁琐,需要的是教师确实是想解决问题,并且确实在反复地研究思考,并最终得出研究成果。这也需要教师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才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有了这份冲动,才有可能自觉得坚持下去。
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胜任这个工作,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