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孔丘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个温良和煦的人,表里如一的人,生动有趣的人,深谙出世入世哲学的人。
今天学习《论语》第七篇——述而篇。这是孔子的一篇自我介绍,他的自画像。文章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孔子的性格特长以及寓教于乐的感悟。
孔子教育弟子诲人不倦。可教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在这方面显然他有着自己精深的见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面对学生的疑问,首先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关键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提问,这样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延伸性思索则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不是读死书,进去出不来,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几千年前的领悟,跨越时空的金句。
在赞美人、鼓励人方面孔子很有一套。当他与其他人一起卡拉OK时,别人唱得好,他会激动地大叫一声:“唱得好!”,然后真诚主动地鼓掌喝彩,并请其再唱一遍。当音乐再次响起,他会伴着节拍边听边和。这不仅是一种最高级的迎合、发自内心的赞美,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循循善诱的教学同时,孔子自己刻苦努力、以苦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自学方面,他谦虚地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天才都不是天生的,只是对古代先贤的文化感兴趣,然后勤奋地钻研罢了;他主张多听多看多请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推崇知行合一,在书本知识方面,他自认和其他人差不多,而在于身体力行方面,他自觉做得还很不够。
而对于价值观和金钱富贵,孔子并没有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他认为只要合乎道义所得,他愿意像车夫一般为“孔方兄”执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假如是不义之财,那就另当别论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个人日常太奢侈了就会助长骄纵的情绪,而节俭又会显得寒酸,骄纵和寒酸之间,孔子宁愿选择后者。
对待工作和事业,孔子提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而不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要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智慧是否足够,不能蛮干,那种逞一时之勇的匹夫死不足惜。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预案,筹划得越周密,成功率才越高,即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申申如、夭夭如”,“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是一个温和但又不失严厉,不严酷却很有威仪的人。这样的孔丘,你们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