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台湾

鹿港小镇

2014-12-10  本文已影响52人  络怿

  鹿港到了。

  啊!这里,不就是商业化之后的家乡古城?

  星罗棋布的闽式建筑,大街小巷上布满各类和闽南地区相似的庙宇,彰化的老街和台北的老街摆着一样的商品。

  想到家乡的古城,午后会有老爷爷悠闲地在街边摆起茶桌,泡茶聊天下棋。那里的千年孔庙安静肃穆,鲜少有游客踏足。每次回家都会在老街左逛右逛,把熟悉的风景一遍遍在脑海深刻。我一直在害怕,不知道是哪一次回家,它们会淹没在商业化的浪潮中。

  罗大佑的歌声在耳边萦绕:“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美丽的鹿港小镇是不是已经消失在游客匆匆的身影里了?

  穿过你来我往的游客堆,在某个路口我怔住了。南靖宫!那个漳州小县城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时,仿佛置身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似乎走进了明清朝时期远渡重洋的鹿港先辈们的乡愁里,看见他们让原始的信仰在这里扎根,让思念家乡的感情在香火里缭绕。

  “乃嗲J(里面坐),乃嗲J(里面坐)……”厚实的乡音在街头巷尾串起,招揽着游客。这琳琅满目的美食,是不是应该一个个尝遍呢?先去尝尝牛舌饼吧。

  “现在鹿港人好多,好挤哦。”我跟老板感慨起这里的状况。

  “清朝才是鹿港最繁华的时候。当时鹿港是贸易港口,对面就是泉州港,这里有80%都是泉州人。因为泥沙堆积港口逐渐消失……”

  聊起劲了,老板只收了我一半的钱,鹿港人也是真性情啊。

  再往前走就是早市,一些阿婆在那里挑着蚵仔,我蹲在一旁看着。

  “这里离蚵田远吗?”

  “你去了再回来要花一个小时吧。”阿婆一字一字尽力说着我能听得懂的普通话。

  “单程半小时,还好。我去看看!”不想为了看古建筑去挤人潮,不想为了味觉上的快感去撑爆肚皮,好像有什么值得期待惊喜在等着我。寻找蚵田,寻找渔村的模样,一切想起来都是那么令人兴奋。

  走呀走,走呀走……距离来时已经近一个小时,预示着海岸的风车越转越大,却感受不到一丝海风咸湿的气息。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和阿婆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她指的半小时一定是机车。我顿时双腿发软,没有计划的旅行必须要承担失望的风险。

  路边的房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十字路口的红灯可以直接无视,反正方圆百米也蹦不出辆车子来。一趟随意的旅程就要终结在这前进还是回去的徘徊中吗?

  噢耶,有人了。看到一个阿姨走过来,我毫不犹豫就跑上去问路。

  “海边啊,好远哦!”

  “我还是回去吧,走回小镇估计天就黑了。”

  “我载你去镇上吧!我家在前面,跟我回去取车吧。”

  “住在这里好清静啊!”

  “是啊,超级无聊的,但是我先生就是喜欢这样的地方,很讨厌哦。”

  ……

  “咔嚓”有时候除了“谢谢”不知道如何感恩,就记录下她们善良可爱的脸庞。

  后来在艺术村遇见美婷,一个鹿港的艺术家。她驻扎在艺术村的尽头,一家叫做“纯粹路人假”的日式小屋。美婷的声音柔柔的缓缓的,像山间悠悠流淌的小河,她说起今晚附近的背包客栈有个活动,她要去分享在德国和意大利行走的经历。在骑行社混了两年,我还是一听到远方就头脑发热,于是屁颠屁颠地就跟去了。

  走过小小巷弄,在一家灯光昏黄的店门口停下了,这里是“小艾人文工坊”。第一眼看见的是小鱼,他是小艾的管家,明明长着很潮的脸庞,却穿得一身素净。

  走进小艾一看,像极了外婆家,木制的楼梯窄窄的,用力踏上去吱呀吱呀响。小时候不敢上楼,总觉得自己会掉下来或者木头会塌掉,每每上楼都要抓着扶手吵着闹着要大人抱。记忆里的老房子猛地撞进了现实,外婆家的味道弥漫在整个陌生的空间。

  转身看见古香古色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有很多文史哲类的书,还有一本厚重的本地县志。住过很多青年旅舍,很少遇到书架上摆着这些书,而没有一本《搭车去……》《……在路上》《再不……就……》之类的书。这里没有伪文艺,只有真文化。

  一场关于逐梦的座谈会在这里开始了,听他们分享着到日本学木雕的经历,到德国、意大利学绘本的故事。主讲人话毕,时间已经很晚了,必须马上赶去嘉义。有时人一急起来就没脑子,小鱼跟我讲解了好几次路线,我还是一脸茫然就走了出来。一路问着当地人,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当地人也会搞错站台,眼睁睁看着两辆客车从眼前走过,却没能搭上。只能住这里了。

  住背包客栈最好玩的就是小客厅的聊天,刚洗漱完就听到隔着木制天花板,传来楼下的声音:“现在的文创太商业化,文创的起点是文化,如果让商业主导了文化就本末倒置了……”这些日子在台北文创园看各种展览活动好像有着类似的感受,于是,我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

  聊起刚刚结束的选举聊起鹿港的过去和未来,最终话题落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保鹿运动,顾名思义就是保护鹿港。就如我所看到的,鹿港已经被商业入侵得严重。他们这些在地的年轻人,不想坐以待毙,试图反向操作,以文化去引导鹿港的商业化方向。

  小鱼说过:“我们只是一群默默在家乡努力的人,希望透过我们可以让更多人看见鹿港。人会老去,到另一个世界,但是房子不一样,尽管它再怎么破旧,它依然存在,千万别拆,它是有故事的,文化也是如此,会一直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念。”

  年轻人的回归,让文化在商业化的浪潮中重新被重视,为沦落的孤独的家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鹿港,有淳朴善良的老一辈,还有带着理想回来的新一辈,透过他们,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鹿港。因为有这样一群深爱着守护着它们的鹿港人,这里的屋子、街道、庙宇,都不只是一块块砖头和一颗颗瓦砾的堆砌,它们被赋予了动人的故事和强韧的生命力。而我,只想靠近再靠近,去聆听去感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