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不只有黑和白,更多的是中间的灰色地带--爱💗陪伴💗成长读书
时间:6月28日
地点:深圳市体育馆击剑中心
书目:《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组织者:唐琳
参与者:一群爱阅读、爱学习的妈妈
本期,我们共读的是第五章-纪律: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在这一章里,让我感触比较深的内容是“纪律的三个领域:鼓励、允许、禁止。”

我的读后感
不管是我自己在曾经的育儿实践过程中,还是在讲课时很多家长的提问,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我们让他做,有时又不让他做,或者当我们制定了一项规则后,到底是该严格执行、绝不允许某一次的违反呢?还是可以临时变通、灵活处理?当我们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时,不仅容易把孩子给搞蒙了,而且还会引起了很多的亲子矛盾和冲突。
从这一章里,我貌似找到了一些答案。书中把纪律(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规则、或者允许孩子做的行为)分为了三个领域。
第一个就是我们希望并且认可的行为,比如“妈妈,我想看书”“妈妈,我想去爬山”(当然是指在合理范围之内了)......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需求时,马上就说好,并且平时也可以多鼓励孩子去做这样的行为。
第三个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必须制止的行为,比如很小的孩子自己跑到马路上玩、在图书馆里大喊大叫......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需求或者已经做出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坚决说no。
为什么不按照顺序说呢?是因为第一和第三是很好理解的,就是非黑即白的黑和白。而第二个领域则是中间的灰色地带,就是可做可不做的。做了不一定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不做也不是说就会有所损失,所以这样的事情就会让我们有所纠结,到底该怎么做既能保证坚定,而且还可以偶尔的临时变通?
第二个领域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太认可但是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可以忍受的行为,比如约定是每晚9:00睡觉,可是偶尔一次9:00没有睡觉可不可以?(假设你在做约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要预留个一两次晚睡的时间。)
书中列出了两种偶尔可以打破常规的情形。一种是允许初学者的失误,就是说刚开始执行这个约定时,孩子可能会忘记、也可能因为不熟悉流程而出错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批评孩子,温柔提醒即可。另一种是在困难时刻允许失误。比如事故、疾病、搬家等等,这个时候刻可以允许不按常理出牌。
我想补充的时候,这个困难时刻,不能以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也许有些事情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很平常,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大事”,也就是孩子的“困难时刻”,比如入园焦虑、幼小衔接等等,在幼儿园被某个同学抢了玩具等等。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上周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一件事情。上周五放学时,我接到小小时发现她在哭,而且哭得很伤心,一问原来是换同桌了。如果在我们大人看来,换个同桌算什么呀?不还在一个班级吗?下课不还可以一起玩吗?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呀。回忆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要不《同桌的你》怎么当时那么火?只是对于大人来说“经常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当这种困难时刻出现的时候,允许孩子打破常规,但是要传递给孩子一个想法:这种行为只是因为特殊的原因,以后我们还是要按照约定来。这样,孩子就能够理解和接受了,而不是在下一次的时候反问你“为什么上次可以,这次就不可以呀?!”
大家的讨论
有人提到在书中看到“限制的技巧”这一段内容时,很有感受。当孩子有不合理的愿望时,我们不是一味的去否认或者说做不到,而是在理解和接纳孩子想法的前提下,用“幻想式实现”来让孩子感觉好起来。
有妈妈提出关于青春期孩子该如何沟通的困惑,大家也分别说了自己的看法。青春期是人生中很特殊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没有前期很好的亲子关系铺垫的话,在这一期间,妈妈就要尽量的保证做到“闭嘴”,不要再在孩子面前唠叨了。还有妈妈建议可否跟孩子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一方面这样就可以保证不在孩子面前唠叨,孩子也许还会将她的想法写出来告诉妈妈,另一方面书写也是一种疗愈,写出来之后心情可能就好多了。
此外,我们再一次聊到了零花钱的话题,在这里我又想起来一本书《小狗钱钱》,适合大一点的孩子看看,帮助他们了解关于金钱的一些概念和零花钱管理的方法。
还有关于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该选择素养班还是普通班?孩子被别人有意或者无意间“贬低”了,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的情绪?......我们甚至还聊到了如何看待同性恋的话题,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该如何面对?妈妈在一起永远不缺话题,但是我们除了吐槽,还会互相宽慰,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互相增加能量,这就是读书会的意义所在吧。



小花絮:
通知上明明写着读书会的时间是9:00-11:30,可我在9:10的时候淡定地在群里发信息“我马上出发了”,当我在9:30晃晃悠悠到了的时候,心里还在想“今天大家怎么都这么早?!”赶紧坐下跟大家一起默默读书,畅快聊完,回家的路上,一个妈妈(这个妈妈因为有事情而迟到了)还跟我确认“我们的读书会是9:00还是9:30?”我很肯定地告诉她“9:30”。
一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作为组织者的我,读书会竟然迟到了半个小时,而且毫无“歉意”,十分的从容淡定。我当时一定是中了什么邪,为啥都已经第五次的读书会,我还妥妥地记错了时间呢?
不过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我相信以后我再也不会记错这个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