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读书》、学艺的四个境界,教你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学艺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略的手法更难。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还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过的路不对时,已悔之晚矣!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掉,比走回头路还难还冤枉。”——朱光潜
在朱光潜的《谈读书》一书中说道,文学是一种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必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他将学艺的过程分为了四个境界,以拿写字举例:
第一个境界是疵境,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灵活,所以写出的字不能端正匀称,笔不能平实遒劲,字常常是歪的,笔锋非常笨拙,所以这个境界被称为疵境。
第二个境界是稳境,如果一个人有天资,又勤于练习,多临摹,多向书家请教,不久之后,就可以运笔自如,并能够结体用笔,分行布白,学的一些规模法度,这个时候他写出的字就可以看得过去,没有的什么大毛病。这样可以说是到达稳境了。
第三个境界是醇境,当一个人达到稳境之后,如果想要在更进一步,就得把行书,楷书,草书都去尝试一下,各个时代,各个大家的书法都拿来学习领悟,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或奇或正,或肥或瘦,都可以称之为美。这便是达到醇境。
第四个境界是化境,能够达到化境的人少之又少,这样的人不但写字的技巧纯属无比,心胸中的学问和修养也成熟,然后将艺术的成熟与胸襟中成熟的学问融为一体之后,才可算是达到化境。
每个境界都有不同的特点。
疵境的特点就是驳杂不稳,偶尔有一两个发挥好的,可是从整体来看,毛病依旧很多。
稳境的特点是平正工稳,合乎规格法度,但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精彩与独创。
醇境的特点是凝练典雅,及人工之能事,其作品可以被称为佳作,能品等。
而化境的特点是其作品不但尽人工之极致,还能体现出作者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藉都可以无形的表达在其作品当中,其作品可以被称为神品,妙品。而这种境界这有极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够达到。
像我们普通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从疵境到达稳境也不是难事,若你是有恒心,耐心,肯努力又有一丝天赋,达到醇境也并无不可,一旦到达醇境,便可以当大师了。
而想要达到化境,可谓是极其难得,古往今来,在某一个领域可以达到化境的人往往不超过一手之数。它不但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还需要极高的天赋。
而对于作家、写作文就像写字一样。用字就像用笔、造句就像结体,布局像分行不白。习作即是临摹,读前人的作品有如看碑帖墨迹,进益的程序也可以分为“疵” “稳” “醇” “化”四境。
对于写作的新手如何精进水平,他提出了这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怕模仿。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写作初期,要选出自己喜欢的模范作品。这样的模范作品不在多,而在精。短文数十篇,长著三数种,便已可以作为达到稳境的基础。读每篇文字须在命意、用字、造句和布局各方面揣摩:既然叫做模范,就是拿来学习的,当我们写作时,就可以像临帖一样,亦步亦趋地模仿。当这种风格烂熟于心后,就可以集诸家之长,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二、不要怕修改。
“多修改、思至愈深入,下笔愈稳妥。” 朱光潜先生在这里提倡,自己的文章一定要自己改,只有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按他的说法,就是自己要说的话是否是从心所欲的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是自己才清楚的。但是写作训练者欠佳者往往有这两样毛病:第一是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又不能虚心的学习,所以自己的毛病自己是看不出来的;第二便是被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冷静客观的批评。
第三、最好有师友的指点。
基于以上两点毛病很难自己医治、所以初学写作的人最好能够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教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如果修改的人愿意仔细的指正自己的毛病,并说出理由,那对于自己便有着更大的益处。
所以,在写作一途,不但需要自己用心揣摩,同时又需要良师益友的指导,这样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庛境”达到“稳境”。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人与我还处在前两种境界,所以对于“醇境”和“化境”我也就不敢过多累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