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共享生活家园未来合作机构与机制
1.中国-东盟中心
2009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国-东盟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中心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东盟中心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旅游、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中心总部设在北京,今后将不断拓展,并在东盟各成员国和中国的其他地区设立分中心。
每年8月24日为“中国-东盟日”,活动在中国-东盟中心举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东盟驻华大使,北京市对外友协,外交部亚洲司参赞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社会各界代表、媒体记者等出席活动。
(a)成为信息、咨询和活动的核心协调机构,为中国和东盟的商务人士和民众提供一个关于贸易、投资、旅游、文化和教育的综合信息库;(b)成为中国与东盟就有关促进贸易、投资、旅游和教育信息进行有益交流的渠道,包括涉及市场准入,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c)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广泛收集、分析,以及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开展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研究,彰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益处;(d)通过宣传中国和东盟的传统艺术、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语言,以及在中国和东盟的教育机会,促进文化和教育;(e)通过征询意见、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组织贸易投资交易会、旅游展、食品节、艺术展和教育展,向中国和东盟的公司、投资者和民众介绍和宣传中国和东盟的产品、产业和投资机会、旅游资源、文化及教育;(f)开展市场调查活动,确定潜在市场和合作领域;(g)管理中心框架内设立的永久性东盟贸易、投资和旅游展厅;(h)成为核心的投资促进机构,建立行业联系,向中国和东盟企业推介商机,特别是协助投资者和公司寻找当地的商业伙伴;(i)与中国政府、东盟各成员国政府,以及相关区域和国际组织在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保持密切合作;
(j)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便利;(k)提供中国和东盟与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有关的机构和政府官员名录(l)开展能力建设活动以支持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旅游促进活动;(m)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n)组织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贸易、投资和旅游便利化等问题的研讨会或研修班;(o)建立一个艺术、文化和语言的学习中心,以加强民间交流,增进中国和东盟民众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了解;(p)研究开展与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相关的人员交流项目的可能性;(q)支持关于缩小东盟国家间发展差距的项目;(r)开展中心实现其目标所需其它活动。
2.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ABC)
为中国与东盟代表商界的合作对话机制,由中国贸促会、东盟工商会以及东盟各国全国性工商会领导人和本国国内知名企业家、专家组成。
2001年11月8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会议在印尼雅加达召开。中国贸促会授权北京东盟之友商务顾问中心具体承担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的工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东盟合作方为东盟工商会:文莱国家工商会、柬埔寨金边总商会、印尼工商会、老挝全国工商会、马来西亚国家工商会、缅甸工商联合会、菲律宾工商会、新加坡工商联合会、泰国工业联合会、越南工商会。
3.中国东盟协会
中国东盟协会于二00四年八月三日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会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担任。
中国东盟协会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成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民间组织,它的宗旨是以民间和非官方的形式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政治、文化、经贸、科技、体育、卫生和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人员往来、组织研讨会和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增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节等。
4.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于2013年由中方倡议成立,经各方酝酿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本地区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之一,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建立了国家协调员会、工作组会和年会三级工作机制,地区智库网络基本搭建成型。2014 年7 月3 日,NACT 第一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NACT 概念文件》,确立了NACT 的宗旨、目标与运行机制。7 月4 日,由中国外交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研讨会暨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启动大会”在京召开。2014 年11 月,李克强总理在东亚系列领导人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发挥“东亚思想库网络”和“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的积极作用,为亚洲合作贡献智慧。
5.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组建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是环境保护部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负责涉及东盟框架下的环境领域合作事务;
拟订东盟框架下环境项目合作的规划建议并组织落实;
协调落实东盟框架下环境保护合作及重要区域环境合作机制的相关政策与战略研究,为相关谈判提供技术支持;
推进东盟框架下环保产业合作,组织开展相关技术交流与转让、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活动。
2018年9月11-13日第8次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由生态环境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东盟秘书处、柬埔寨环境部联合主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每年一届。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三十九、促进政府间政策沟通,欢迎中国在适当领域为东盟国家提供援助,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包括依据各自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各种形式贫困。
6.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a.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旨在通过为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促进中国-东盟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充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每年2万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了10个国家级“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分别落户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黑龙江等6个省区。
承办名单
西南承办单位: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外交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贵州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琼州学院。
b.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由外交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联合主办,地方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举办中国。每年一届。
2018年7月25日-30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将在中国贵州举办29项活动,包括中国-东盟百名校长牵手未来系列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第四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洽谈会五大板块。
c.中国一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
7.科技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平台
广西已和东盟9国建立双边技术转移机制。未来将以此为基础,建设中国—东盟创新发展基地。南宁·启迪东盟创新中心建设同日启动。该中心将运用清华科技园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理论和连接东盟10国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资源,打造服务中国—东盟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日前成立,其组成人员主要有中国和东盟十国有关科技产业机构及企业代表。委员会首批成员单位共60家企业,其中中方25家,东盟35家。
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工商界、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商务合作组织”。落户在南宁启迪科技城。
8.文化旅游部: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a.2018年东博会期间召开第十三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由国家文化部和广西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文化部外联局、科技司和自治区文化厅、教育厅承办,中国—东盟中心和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
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标志,人文交流在2005 年开始成为中国和东盟重点合作的领域。以2006年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为契机,中国—东盟陆续构建起以文化产业合作、教育交流与合作、青少年交流与国际旅游合作等主要内容的人文交流与往来机制。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和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活动为契机,双方致力于共同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关系。
b.2015年起每年在广西桂林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专题展,并邀请东盟10国旅游主管部门参展参会并轮流出任主宾国。旅游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广西自治区政府的全力支持。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二十九、建立正式高级别合作机制,加强、深化和拓展双方旅游合作。三十八、加强建设性对话与合作,促进积极老龄化,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9.团中央:中国—东盟青年事务部长会议
a.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
是共青团中央设立,成立于2002年3月,校址位于中国绿城南宁,由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共青团广西区委共同管理的国际性教育培训机构。。交流学院是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创办的,广西青年干部学院与广西团校、广西国际青年技术职业学校同属一个单位。依托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2007年10月成立了“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
宗旨:开展中国与东盟乃至世界各国青年的学习、交流、培训活动,增进青年一代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世代友好,推动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自2002年至今,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13期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
2005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举办东盟青年领导人培训项目,东盟每个国家挑选10名青年领导人学习一学年。”把学院的工作纳入中国—东盟青年事务交流、发展项目,目前学院已与世界21个国家的大学及青少年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b.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原名广西扶绥华侨投资区)2004 年初动工建设,同年 9 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东盟青年事务部长会议上,被列入会议通过的《中国—东盟青年合作北京宣言》,成为全国第一个得到东盟各国政府部门认可的青年产业园,是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 A 类产业园区,也是崇左市三大工业园区之一。
10.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并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离岸股权投资基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主发行人、连同国内外多家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在香港成立。基金主要投资于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能源和自然资源等领域,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可再生资源,公共事业,电信基础设施,管道储运,公益设施,矿产,石油天然气,林木等。
11.广西外事委员会和广西外事办公室
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挂牌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外办党组书记石东龙表示,加强宏观谋划,集中专家智库力量,为广西今后深化拓展与东盟合作提供战略规划建议;在现有的平台、机制、园区、项目等合作基础上,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策划出一批好项目和活动,丰富拓展合作新机制,推动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12.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2005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下设10个国别研究机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10个国别研究所)和10个专业研究机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经济带研究中心、中国-东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马产业园发展研究所、中国-东盟战略研究所、中国-东盟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文化研究所(骆越文化研究中心)、法律关系研究所、中越经济研究院),并启动建设中国-东盟研究国际在线研讨平台和中国-东盟全息数据研究与咨询中心,强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实施“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研究‘部、省、校’协同创新工程”。
院长:范祚军,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大学副校长、国际学院院长、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首席科学家。
执行院长:王玉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大学国际学院执行院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秘书长。
13.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成立于2010年5月18日,属于学术研究型政府培育学院。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先后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八桂学者科技创新平台、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与菲律宾研究中心等不同级别的研究平台。
东盟学院的三大功能:a.是高端人才培养功能,侧重吸纳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际能力和国际研究能力的人才,并朝这一方向培养人才;b.是进行高端的研究,努力成为为党委和政府提供政策参考和咨询的思想库、信息库,以高质量的成果为国服务;c.是搭建东盟信息平台。中国-东盟形势分析会、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论坛、国际安全研究论坛、中国-东盟研究生论坛。
14.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东盟艺术合作与发展论坛
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南宁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广西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东盟中心支持,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承办,主题是“艺术管理:跨界融通与创新发展”。
广西艺术学院依托中国-东盟中心挂牌成立的“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平台,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创办“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舞蹈论坛”。
15.中国—东盟博览会
a.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境内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设“一带一路”国际展区,举办科技、国际产能、信息港、农业、金融、环保等高层论坛和经贸投资促进活动。
b.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市长论坛
9月8日,由中国市长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东盟市长论坛”在“绿城”南宁召开。广西市长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承办。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成伟光,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杨辉,广西东南亚政治与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冬青、副院长钟智全等出席论坛。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体系内的一项高层论坛活动,每年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总体方案,报经商务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举办。自2015年以来,中国-东盟市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参会嘉宾遍及中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近百个城市,东盟9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探讨中国和东盟城市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话题,就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出谋划策。
16.广西-东盟“一带一路” 产业投资基金
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公司与广西投资集团、新加坡大华创投、法国凯辉资本四方在广西南宁正式签署广西东盟“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筹)相关法律文件。这是中央金融企业在广西设立的第一只国际化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2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主要投向广西和东盟“一带一路”区域,重点投资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前景的行业。
2017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与广西自治区举行高层联席会,国开金融公司与广西投资集团签订《关于设立广西东盟“一带一路”基金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发起设立总规模为500亿元的广西东盟“一带一路”系列基金。本次签署广西东盟“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筹)相关法律文件,是落实该协议的重要成果。
17.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筹备)
2018-09月12日,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筹备圆桌会在南宁召开,讨论联合会未来运作和发展愿景设计、章程等,通过《筹建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南宁共识》。全国工商联愿与东盟各国工商界和非公经济组织加强机制化合作,共同建好、用好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平台,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协力共同发展。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圆桌会并致辞。
18.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
(简称“东促会”)于201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注册成立的社会团体组织,主管部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招商局。业务范围是:“配合政府招商引资,开展国内外贸易、金融、会展、信息、广告、旅游、物流、人才培训及咨询服务;举办国际经济文化技术交流”。
19.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在中国—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南向通道将“一带一路”紧密连接,形成了经中国西部连接中亚、西亚、东南亚、欧洲完整环线,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2018年4月20日,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在重庆召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并邀请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参加,会议就进一步合作共建“南向通道”达成共识,特提出《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重庆倡议》。
20.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2015年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018年11月14日第21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愿景2025》深入对接,加强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建设。第一,加强战略规划。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愿景2025》深入对接,加强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明年实质性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谈判。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双方将探讨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新机制,深化落实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研究商签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文件,支持构建东盟旅游数字平台。中方将设立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开展“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千人研修计划,未来5年邀请1000名东盟优秀青年来华培训。
21.中国—东盟(南宁)现代农业园
于2011年9月获南宁市政府批复成立,为南宁市重大项目之一。园区将充分把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的历史机遇,利用南宁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经济环境的优势,将新农村建设作为突破点。“五大功能区”即现代农业产业区、农耕体验区、东盟合作区、台湾合作区、休闲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