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plus悦读季

小而美的淬炼——精准表达主题营复盘(2连044汤圆儿)

2018-06-09  本文已影响189人  心探愚姐姐
  1. 初识:无知者无畏

从行动营走来,不知不觉已经写了30多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看到这个主题营只要求每天一分钟语音,文字也就二三百,我是窃喜的——终于可以松口气啦!

这点文字,不就是几个小段落的事儿么?全文只说一个点就行,算是微写作吧,还省去了考虑宏大结构的麻烦,没有比这更容易的写作了。我信心满满,还鼓励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的伙伴:“放心,这个很容易坚持过去的!”

反思:现在才懂它的奥义

现在看来,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么?显然不是,是无知者无畏才对!

印象中,还真没进行过这个风格的练习。小时候的作文怎么也是400字起步,读起来会远超一分钟,而且那时的要求不一样。因为语言词汇不足,而且初习写作,所以写出来就不错了。现在呢?是因为喜欢碎碎念,在时间和注意力都无比金贵的环境里,强迫文风要精简。这是完全相反的向度。

如果说,写一篇文章是建房子,要结构稳固,装修得当,那么一分钟的精准表达就像在一面墙上雕花,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仍然是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同样需要整体上进行精要的安排,这点和写一篇长文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小,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个句子对全文的影响反倒更大了,所以更得讲究,不但要准确,还要精炼,甚至出彩,这就是困难的地方,也是考验功夫的地方。这个主题营,练的也就是这样的精细功夫。

正好,我在这方面是缺少刻意练习的,所以经常在看草稿的时候要删减不少,这说明表达的时候就没有做到精炼。想起一位老师讲过:“什么叫做经典,就是一字不能增,也一字不能减。多个字就冗余了,少一个字就不能达意。”这应该算是文章的至高境界吧。

  1. 旅程:看风景的闲情逸致

大而化之的我在前半程并没有真正领会这些,自然也没有要精雕细琢的狠劲儿,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就这么写起来了,文章自然是粗糙的,到写最后一篇时,也没有得过最佳,这就是证明。


十天打卡文章

麦可和荀子得了两次最佳,当然要赶紧拜读。看完果然眼前一亮:他们都很擅长讲故事,而且前面做足铺垫,娓娓道来,最后抛出全文的要义。麦可多从自己生活取材,以真情动人。荀子从书里找素材,故事都有代表性,自然具备了十足的吸引力。他们的小文章,读来都有一种血肉丰满的感觉。

再读兰兰儿妙笔生花,一天一变的文章,也能真切体会到她用来“雕花”的功夫是实打实的,精致就是这样打磨出来的,让人赏心悦目。都说相反的事物之间会产生吸引力,那么兰兰儿就是我在这里遇到的那块磁铁,因为我缺少的正是她做到的。

我的写作过程是每天先静下来想:有什么是现在最想表达的,最有感触的,说出来会对别人有所启发的?从自己的思想里找材料,然后选取一个点,试图在一分钟里说明白。文章是观点性的,难免比较干枯,很难写得动人。这也是一直以来的风格,完全体现在了这一期的打卡文里,算是完全的本我展现。

反思:为自己写还是为别人写

自己的文章时常有点“面目可憎”,自然就被那些优美或平实的表达所吸引。其实,这最终要归结于表达自我还是读者视角,简单地说是“让自己嗨”还是“让读者嗨”。这是一组矛盾。也许每个对文字有点情怀的人都希望真实表达自己就能引来注目和夸赞吧,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中,最有人气的作者都把文章作为互联网产品在运营,也就是读者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这一组天然的矛盾让我有很多思考。为什么写文章?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或许对别人有启发,或许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庄子》里讲到,就像风吹过不同大小形状的孔隙会发出不同的声响,生活在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中引起的感知是不同的,我们的表达也就像那些发出声响的孔隙一样,各不相同,这也是最根本的交流需求的来源。因为知道我们不同,所以才需要互相了解,彼此连接,文字就是这样的途径。如果为了取悦别人而写,就像每个孔隙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去模仿别的声音,那每一个独特的“我”的存在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几经挣扎,我想清楚了:观点、情感都只能是自己真实拥有的,这是根本。需要“读者视角”的部分在于形式,使得文章更让别人喜闻乐见。用时代流行的词汇就是这样的途径之一,用标题和开头吸引人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内容有十足的诚意和信心。所以,“有节操的标题党”就是我找到的平衡点。

有了这个支点,就可以很好地统合“道”和“术”:道不可失,术也不能废。目前需要的,正是认真而耐心地去磨练“术”。

  1. 下一程,愿能真正剽悍一回

三月到现在了,我都没有真的做什么“极致”的事情。在行动力这一点上,只能心悦诚服地仰慕别人。小白老师,安,兰兰儿,剽悍的荀子……还有很多不那么熟悉的伙伴,都是真正剽悍的行者。我有点像受了潮的火柴,燃不起来,而“死磕自己”,更不知道是什么年月做过的事了,或许从来没有过。

看到那些煽动焦虑,强调竞争的文章,一直都很不屑,因为从来不认为人生是一场竞争。每朵花都能沐浴阳光,每个人也都可以野蛮生长,成就自己,与人分享。然而这不是为了和别人争,也不是为了向谁证明,这是生命自身的呼唤,就像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发芽开花是它的天性。

最近明白,不为竞争,只为自己,也需要极致的努力,直到力所不能及。这是对内在的那颗种子,那份生命力的交代。所以,打起精神,自燃吧!下一程,希望能真正剽悍一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