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岁月 30
外面乌云遮天,下起了大雨。杉树的叶子越来越绿、越来越丰满了。空中响起了隆隆的雷声。空气变得凉快些了,明天要降温了。看了一会连续剧,到阳台上来休息一下。雨还在下着,密密的雨线。经过高温和雨水的发酵,树木的新叶长得更快了。朝外面望去,眼前都铺满了新绿。鸟儿在雨中飞来飞去,空气越来越冷了。
我发现艺术像酿酒,需要时间来酿造。日记要过了一年以上看起来才有味道,时间越久越好!摄影也是的,但是十多年前的照片我也觉得很乏味。这是因为照片是用眼睛去看的,是单一维度的信息。而日记则须要调动记忆、感情和想象等众多的器官和细胞去运作,去完成的全息化系统。所以摄影艺术须要更长的酿造时间。
尼采说:“最好的作者是那些羞于成为作家的人。”为什么呢?我想因为羞于成为作家的人才能避开社会的监视,全心全意地去写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更真实更具个性。
尼采说:“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我想任何相逢都会曲终人散,只有记忆可以使它永远芬芳、回味无穷!刹那即永恒,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现在人们都喜欢说:“活在当下”,昨天看陈果的视频,连她也这么说。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活在当下”不就是及时行乐吗?我们今天能不工作和劳动吗?能不存钱吗?能不努力吗?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活得开心不正是昨天努力的结果吗?这些都是脱离实际、想当然的话,即使是一些社会名人也不例外。
关于死亡的话题: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怕死吗?为什么他们面对死尸如此淡定?我想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在生存演化中为了逃避死亡,而深深地根植于人的无意识中的。所以即使你理性上知道不用怕,但你的心理、你的无意识会违背你。这就像人的羞耻心一样,都是由无意识决定的。你离它越远就越怕它。其实它就像一道纸糊的门,你一但戳破它,里面并没有什么秘密。怕死是人的自由的最大屏障,而羞耻心则是人的道德和美感的保障。
人们为了纪念死者,造出了什么阴间、鬼魂、造出了种种祭奠仪式,给死亡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恐怖的外衣,把我们自己吓得瑟瑟发抖。所以要不怕死,首先要破除迷信,捅破那层神秘可怖的外衣,戳破那扇阻碍我们通向自由的门,我们才能变得无畏起来。
自爱和自私的区别: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他会有兴趣爱别人?只有爱自己的人才会将这种满溢的感情赠与别人。而自私?自私的人是精神的匮乏者,他想要的是物质上尽量多的获得,将它占为己有。他看重的是物质。
一个自爱的人是精神上的获得者,他将精神赠与别人,同时他也愿意适当地赠予别人物质,因为这样能使他快乐。自爱的人一般是精神性的人,自私的人一般是物质性的人。
黄昏快要来临了,天空四周都堆满着灰白色的云块,只有头顶上那一大片天空露出湛蓝的天幕,上面浮着一些棉絮似的小云片。楼下的广玉兰枝叶青翠、长满新绿,洁白硕大的花朵静静地开放着,杉树环抱着我的阳台,看看蓝天白云、鲜花绿树,听听悦耳的鸟鸣和音乐、喝喝茶、思索着人生和生命,岁月就这样一天天在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