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想法

庄子《至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

2022-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两不相伤

支离叔和滑介叔两人相约一同到昆仑山悟道,昆仑山也就是当初黄帝修行的地方。他们站在山巅一起观察这世间的变化,想在这变化中悟道。

没多久,滑介叔的左胳膊上长出了一个瘤子,看着着实别扭。支离叔看着那个大鼓包就问:“你厌恶这个瘤子吗?”

滑介叔回答说:“没有,我怎么会去讨厌这个瘤子呢!人的生命也是依靠这世间万物变化而来的啊,这个瘤子是依靠我的身体变化而来,我没有讨厌自身依靠万物,怎么会讨厌瘤子依靠我的身体呢,况且只是身体的一小块。

人的身体,生和死就如同是白天和黑夜,这是不停循环变化的啊。你和我现在一同来到这里修道,一同感悟这世间的造化。现在这造化跑到了我身上来了,我怎么能够厌恶呢!我可以如同观看这万物变化,一样来观看我这瘤子了啊!”

如何至乐?如果不能够看破生死何谈至乐!庄子说“死生如昼夜”,让我想起来孔子说过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一代代的老去,有多少人能够舍生忘死的啊!

天地本就是一个大炉,天地造化只在其中,我们是从内部来看这造化,怎么能够脱离了自身呢?所以庄子说观化,是需要来仔细观察自己的变化的啊!

当然,这变化的外形是旁人能看见的,而变化的内心,只有自己看得清了啊。所以忘我,忘智应该是观化的必要条件。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只有这样人才能够静下来。

滑介叔为什么不憎恶那个瘤子?因为瘤子是“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瘤子是假借人,那人是“假之而生者”,其实一样是尘垢也,又有什么好厌恶的呢!

……

我是两不相伤

蜻蜓点水 润物无声

拈花微笑 顺其自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