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也能动手实践的AI(四)- 多标签识别,图像分割

2019-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Hawwwk

上一篇讲了

产品经理也能动手实践的AI(三)- 深入图像识别,在线辨猫

,形象的说明了SGD的原理,就是如何将一个线性函数你和到我们预设的散点图上。今天主要讲2个案例,1个核心模块,分别是卫星图像的多标签识别,图片分割着色,数据块这个核心模块。

这也是图像识别的最后一课了,我承认到这里可能就有点枯燥了,因为有很多需要消化的东西,不过我觉得重点是大概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以及把自己关注的点研究明白,不见得每个细节都要在一开始搞明白。

接下来就会讲解NLP和协同过滤,而且这节课也没有什么特别全新的东西,都是细节上的提升或者更详细的讲解。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u-net这个模型,以及他的lr(指代Learning Rate学习率,下文都会直接用lr来代替)训练方式,是先增后降。

1.概览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多标签识别(用卫星图像预测天气),图像分割(用不同颜色区分行人、道路、房子等),还有支持这两种类型的核心模块 - data block。

这是卫星图片,以及对应的标签

这是如何将一副路边的图像,用无人驾驶的视角按类别变成色块

2.1核心流程

2.2核心数学概念

2.3核心机器学习概念

2.4核心Python、FastAI、Jupyter等命令

3.1实例详细分析(用卫星图像预测天气)

上一节讲的是通过Google image自己找图片然后自己下载下来,打上标签。这一届直接用Kaggle竞赛提供的数据。

3.2实例详细分析(图像分割,用不同颜色区分行人、道路、房子等)

3.3原理详细分析

learn.recorder.plot_losses() 

learn.recorder.plot_lr()

为什么lr会先升后降呢,这就是fit_one_cycle做的方式,因为相对而言,这种学习效率更高,形象点说就是先探探路,然后再大步走,感觉方向对了,就逐渐放慢脚步,然后到达那个最优点。如下演示的是以一个固定的lr,如下分别是lr为0.1,0.7,0.99,1.01时的机器的学习路径,看到0.7是最快接近底部,也就是loss最低的时候,而过低的lr和过高的lr都会影响效率,而高到一定程度反而会无法触达底部。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而实际应用中不会有这么平滑的弧度,肯定有各种小坑,而那时,固定的lr很容易陷到某一个小坑中而得到了不够理想的准确度,俗称拟合不足。

所以这里采用了更加动态的lr,只需要设定一个上限值,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lr的抛物曲线,然后得到更准确的模型。

4.最后

本节课还讲了一个用回归模型识别头部中心点的例子,以及如何用IMDB数据预测评论的正负面情绪(NLP),之后的课程有更详细的讲解,所以这里就先不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