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读书笔记国学与传统文化

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笔记十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5人  蹉跎笑我

计算的器物

我国直到宋代都用筹算,工具叫算筹,或叫“筭”[suàn],一般为竹质,筹算的起源应与卜筮[bǔ shì]有关,最早时用的是草茎。

汉墓出土的算筹,竹质,长7汉寸,后逐渐变短。布筹时纵横相间,使用十进制。

算盘可能发明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柜子上有类似算盘的东西,元代算盘已经普及。

天文历法器物

中国天文学以测影起家,最早的测象仪器是圭表。表是立于地面的标杆,圭是平置的尺。西周初年已有圭表的记事,表高八尺,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就是地中,“何尊”铭文记载,武王灭周后曾言“余其宅兹中国”,就是要建都在天下的中心。

表高八尺,这个数值长期使用,大概与人的高度有关,古人从观测自己的影子开始,商到西周,男子身高约合当时的一丈,故称“丈夫”,东周时尺度加长,身高普遍为八尺,表高八尺大概就在这时候定了下来,到秦汉时,一尺已经增长到23cm左右,所以就称为“七尺之躯”了。

最早的圭表出土于江苏的东汉墓,表高19.2cm,即汉代的8寸,是正式圭表的1/10的袖珍件,当时已广泛使用。

古代“测景台”最重要的遗址在河南登封,(相传为周公测日影处,也就是“地中”),现存的观象台是元代郭守敬1294年主持修建的,表高四十尺,利用小孔成像的“景符”使投影大小“仅如米许”,此后三百年间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天文测量仪器。

计时器我国使用漏壶,出现不晚于春秋,最早的实物是西汉的干章铜漏,前26年造。为了解决水压降低,流速变慢的问题,又发明了多级漏壶。

为使漏壶能准确报时,要使用日晷校准,早期日晷完整可靠的仅国博所藏的汉代托克托日晷,出土于内蒙古,曾称“玉盘日晷”,两个同心圆,69条辐射线,上有汉篆。

地图学

地图出现的很早,西周时就有全国性专业地图,《周礼》中多次提到。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幅汉文帝时的地图,三幅中最大的地形图,96cm见方,主区为长沙国南部。

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开辟了我国地图“计里画方”的先河。最早的大型地图是西安碑林所藏石刻《华夷图》和《禹迹图》,两图刻于齐(1136年)。

在大地测量的基础上绘制全国地图,则到康熙年间才进行,是1708年的《皇舆全图》。

东汉张衡造候风地动仪的记载真实可靠,实物则不存,现代的复原研究以王振铎先生的方案最著名,但不能测定地震的方向,离真正复原还有距离。

指南针

《韩非子》中记载了“司南”,应该是指南车。

我国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吕氏春秋》中已经有载,但利用其指南则可疑,宋代以前的文献没有提到过磁石的指极性。王振铎先生根据东汉王充《论衡》的记录,做勺状司南,是用现代电磁材料并人工加强磁化的,否则磁距太小,克服不了摩擦力,这样的复原不可取。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并介绍了水浮、指甲旋定、碗唇旋定、缕悬等使用方法。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见宋代朱彧(1119年)的《萍州可谈》,指南针无疑是我国最先发明的。

结语:

我国的考古学有一种倾向,总想把文物、历史、发明创造的年代向前推,仿佛不这样就无以证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其实这不正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吗?我国古代的文明灿烂辉煌,取得了无数值得敬佩的科学成就,不需要任何虚张声势的添油注水,考古学只需要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全方位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文明成就,治学严谨,言必有据,是一本好书。另外此书很有深度,涉及的各方面的专业技术较深,初学者能由此略窥门径,学有所获,便不算入宝山而空手回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