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11-13讲 笔记4
“教学决策是教学过程中面对课堂上学生、内容和活动组合生成的现象,基于所获取学习数据而采取的措施。”高质量的教学决策能够促进学生对当下教材内容的学习成效,提高课堂质量。当课堂数据出现时,教师通过查看数据之间的差异,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的盲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决策,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高质量的教学决策,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刻意练习,才能做出较为精准的教学决策。从学生出发,有意识地重构教学设计,努力将时间和话语权交给学生,聆听学生的想法,发现更多精彩的生本课堂。
有意识地重构教学设计,首先要“设置好问题,其次是“刻意练习,培育数据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数据,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设置相应的学习或任务分配时间,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数据感的获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们的刻意练习来培育数据感知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你可以提前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设置题目,结合反馈器收集学生思考,再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简单基础知识,随机挑人回答
随机挑人说理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选择,即要说出具体的理由。还可以在最后设置一个选项:我不懂/不会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不懂乱选一个选项,导致数据失真,影响教师下一步的决策。
2、重要知识点辨析,小组限时讨论
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可以限时讨论,还要告诉学生,同伴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要认真听,做好记录,并会随机挑人说理由。这样能保证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
3、检测性题目,即时作答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作答。如果数据发现正确率低于70%,教师可以停下来,利用倒计时器,让学生两两进行讨论,说理由,重新作答。最后从改变选项的同学中随机挑人说理由,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