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集】与疾病对话之紫癜!(一)
姚一敏 内家心理学 2017-04-07

【案例集】与疾病对话之紫癜!(一)
——没有被看见的妈妈
(编者注:此文为一敏老师2015年的案例,距今已经一年半,近期继续跟进时,得知个案的疾病一直没有复发,遂重发此文)
前言:因为本文是应个案要求记录下来的,所以,这是我第一次用全文记录的方式把全部咨询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但会显得拖沓,可读性就没有那么强了,但是,作为教学案例,就会是一个非常棒的案例了。所以,就以此文分享给本文的个案还有专业人士吧!
这是一位陌生的来访者,说是她的朋友推荐了我的博客给她,然后就自己来了。
刚见到她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她的紧张与谨慎了,拿着我们的咨询协议书,认真的查看着每一条咨询协议,而且来工作室也是由一位朋友一起陪同过来的,这个朋友就一直在工作室客厅的沙发上警惕的守候着。
如此谨慎的个案,倒是少见!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心理就有些好奇起来了,这会是一位什么样的个案呢?
进了咨询室之后,我开始了解她的咨询原因。
(1)她说她怎么都开心不起来,觉得活的好累。
(2)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身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凝血功能障碍,也就是说,一旦出血就不容易止血,若是经期来临很容易引发血崩。
这是一种很麻烦的疾病,不难治但又很难根治,同时又会是很危险的疾病。一不小心就血崩,乃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个案从19岁第一次发病到现在(30多)整个生活都是围绕着这个疾病而小心翼翼着,但却仍然无法避免它的一再复发,所以,她的生命等于说是吊在半空中的,只要一不小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怪不得,我一见到她就感觉好像是个有裂痕了的瓷娃娃一般,得很小心的捧着,一不小心就可能粉身碎骨了。
特别是得知个案的妈妈就是在她10岁的时候因为白血病过世,就更加证实了我的这种直觉。
只是,这个会是什么疾病呢?其中的心灵成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否和我的判断有多大的相关呢?我把心里面对她疾病的心灵成因的一些直觉放在心理,待收集到更多证据后才能确认。
个案说,她这几年因为情绪一直不开心,所以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知道自己的情绪应该也会对这个疾病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想来做个心理咨询,让自己可以不要这么难受了。
情绪?呵呵,看起来有点苗头了。
因为自己的咨询,一般都是让个案快速的叙述她的述求与问题,甚至包括她的困惑,以及她人生中的种种境遇,在听明白她的问题与困惑的过程中,再从她言谈举止中,快速的捕捉到她印痕的痕迹,然后直接切入个案的无意识区域,然后一直维持着个案在无意识区域的状态中,一直清理她潜意识深处的印痕。这种清理方法,高效而且快速,个案的意识几乎很少停留在意识区域。
说明:这是我从戴尼提的原始理论结合心理学的潜意识概念,而提炼出的一种快速清理手法,即凡是障碍我们生活的都是印痕,而印痕都伴随着无意识或者部分无意识。所以,任何的心理治疗要起作用,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必须在个案的无意识区域做功,若无法深入个案的无意识区,那么就是在头脑层面进行说教,这样是无法有效帮到个案的。所以,很多的心灵技术,比如说催眠其实就是在训练大家如何引导个案从意识层进入无意识层。
所以,这篇案例因为清理过程非常跳跃,而且一直维持在无意识区域里面,所以,第一部分,我结合个案被清理过程中的印痕,进行讲解。第二部分再把个案的整个人生用叙述的方式进行一番梳理。以便大家理解。
果不其然,个案身上淤积了太多的情绪需要释放。随手一抓就是一堆非理性的印痕话语。于是就绕开了前奏的一些兜兜转转的事件,伴随着个案的哭泣,直接开始清理她的印痕了。
“每次一生病就什么都停止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事业都要从头再来”。“而每次复发过后,都会分手”。“每次一发病,就什么都可以不顾了。”
而这些就是个案对于自己每次生病后的现象的一种非理性体验,从此生病就代表“什么都停止了”!生病就代表“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更代表着“事业的放弃”,“男朋友也都会不要她了”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元凶,都是因为紫癜这个疾病,是这个疾病害的她现在这样。所以,她现在很恐惧、很害怕这个疾病!
——这类型的非理性、非逻辑性的话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但很多人就活在这种逻辑当中而不自知,比如: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他总是和我作对,我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很丑,我一无是处,我差透了,我很糟糕等,我从来不会成功,她一点都不爱我等。
而最可怕的是,这些非逻辑性的信念,又貌似有实际生活经验为依据,因此很能说服当事人自己一直生活在这种概念当中而不自知。
所以,我就直接的按住这些非理性的话语,一直深入下去,直接攻击进个案的整个印痕区,也因此后面的清理,全部都踩着个案的印痕在清理,几乎没有浪费在不必要的经历事件上了,每一个都清理到对个案的什么很有影响的印痕。
“你怎么又发病了”
——家人的指责!她现在只要一生病,家人就会如此指责她,怎么又没有关注好自己了,怎么又出去旅游了,所以,都是你自己不爱惜自己,不照顾好自己,所以你总是生病,总是这样!所以,不管是有没有生病,个案一想到自己,如果自己生病了,那么家人肯定给予的都不是支持,而是指责、怪罪。而这种生病后还要被指责的恐惧与压力,都足以让个案越来越恐惧生病了。
“我也不想发病的”“这不是我的错”
“还不如死了,这样慢慢熬,熬也能熬过去。”
个案在一次又一次被疾病袭击之后的无可奈何,自我放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再加上轻微的反抗情绪,就这样叠加在一起,弥漫在个案的整个情绪之上。
我开始应用快速高频的指令,把个案的意识压入体觉之中,于是个案的体觉开始越来越大了,
“我没办法呼吸,我呼吸不过来了”等等体觉都完全的再现了,个案呈现出呼吸不过来的症状。于是个案的意识伴随着情绪、体觉,迅速的进入了更早的生命时期,逐渐靠近少年时期。
说明: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状况,显然都是由于过往的生命经历在影响着我们,所以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回到过去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显然是一个现代心理学上众所周知的方向。
“我感觉我是一个负担,我好难受”
——从小在原生家庭里面感受到的,就是“我是一个负担”!这种感觉已经不仅仅是生病带来的,而是整个的生命体验,对于个案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哭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伤心也没有用的”“我害怕伤心,伤心也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伤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哭也没有用”
——无数次的悲伤中,都没得到父亲的回应,所得到的就是没有用的体验,所以个案后面的人生开始进入了一种很压抑,不愿意去关注情绪、感受的生活状态当中。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麻木的情感体验。
在这个点上,我继续加大了指令的频率与数量,让个案得以从压抑的情感状态中稍微能喘口气。
“为什么不给我哭?”
——经由上面的释放,当个案心灵表层粘着的、压抑的情绪被清理了一层之后,松动了之后,个案的自我意识开始浮现出来!所以,个案的情绪又开始进入了下一层情绪之中。
“可是我就是想哭啊”“我为什么就不能出错,为什么就这样骂我?”
“为什么不让我哭。”“我觉得好委屈。”
——情绪开始进入委屈的情绪度中。不再是前面咿咿呀呀了半天,虽然自我意识出来了,但声音依然是压抑着,含着的情绪等级了。所以这种状况代表个案释放的还远远不够,我还在等待一个彻底的爆发的情绪点。
“他只会怪我,他什么都不管我”“他们就只是看我成绩,其他什么都不管我。”
“小学,开家长会,我爸爸,看我成绩不好,就恶狠狠的瞪着我。”
“我爸爸一伸手,我就发抖。”
——在这个部分,个案就直接进入了印痕的画面中,开始呈现出爸爸打她的记忆场景了,于是就顺便停留在这个事件当中,清理了一下被父亲打的记忆,但这个时候先不粘在这里清理,先继续在印痕链上移动。
“他打的我乌青”“我怕他打我,我们全家都怕他”
“我总是,做什么都是错的。”“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
“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做什么都不对!”
——印痕性指令开始出来了,这些指令都会让个案进行自我否定。
“我好希望有人告诉我”“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我好怕他的眼神!”“永远不能被承认,他永远是对的。”
“我们从来都不说这些”“可是他不说,我怎么会懂?”
“他为什么不和我说这些?”
“从小我们就和别人不一样。”
——又切换到另外一层情绪了,开始有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印痕,开始再深一层了。
“我好怕别人会烦我,没有人会要我”,“好怕什么都没有了”
“我好怕,这些人都要离开我。”
——个案由印痕链上类似的感觉开始进入了,整个无意识区都停留在和妈妈去世类似的印痕链上移动,这里的主体印痕是“没有人会要我”与“永远只剩我一个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说”“我怕,我说的不好”
“你们就都走了”走就走吧,让我一个人。
“谁都不能留下来,陪我!”“永远只剩我一个人”
“我害怕,人来了又走了,不如不要来。”“一个人也好难受,”
“我害怕一个人睡,没有在我身边过。”“我怕他们不要我了”
“不要我就不要我了”“我怕我一个人,一个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个案不断的清理印痕时,同在印痕链上的事件都会同步出现,所以不必特别去处理这些事件,只需要继续维持个案的状态在印痕区即可。
“一个人睡在那张床,后面那个窗,有人偷东西,我好害怕。”
“想叫又叫不出来,我想叫都叫不出来。”
“我不知道该和谁讲。”
“可是我没有妈妈,好小的时候,我害怕别人知道”
——进画面了!个案进入小时候的一个事件当中了。
“我头好痛,我学不进去。”“我太阳穴好痛,我妈妈是不是也好痛。”
“我妈是不是也好烦”“是不是好烦我”
“我妈生气了,和我怄气,不理我”
——因为体觉而进入和妈妈的事件当中,个案看到自己学习学不下去,开始头痛,然后跳跃到妈妈也头痛的场景之中了,然后就继续进入到妈妈离去的悲伤中。
“现在没有人可以在身边这样对我的了。”
“我好害怕,我这样,他们又走了”
“再也没有人在我身边了。”
“都没有人在我身边了,都只剩我一个人了。”
——进入到失去妈妈的悲伤之中,在这里我尝试了几次试图让个案完全进入到妈妈去世的事件当中,按了几次不能进去,代表个案的心灵还没有走到要彻底面对妈妈离去这个事件的时候,所以,先不着急,继续顺着她的情绪走。
而这就是个案第一天的沟通内容!几乎都是集中在个案的印痕区进行密集的清理,到结束的时候,因为释放了大量的情绪与体觉,个案也已经累到没有体力继续清理了,所以也只能先到这里休息了。
(未完待续)
一敏20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