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书中方法汇总之——如何满足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

2022-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家猫叫跟屁虫

孩子的“归属感”就是孩子对“被尊重”、“被重视”、“被爱”的需求。

爱是天性,这里不用多说,也没法说完。作者主要讲的是尊重和重视。

要做到尊重孩子,首先得接纳孩子,接纳他的优点,接纳他的缺点。

学校门口永远有两类话题,一类是夸孩子,一类是抱怨。但总是说的含含糊糊,或者是表面化,不能够精准的说到本质上来。

比如有位妈妈抱怨说她的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整天想着怎样拿话噎她,逼得她也得想着怎样反驳。有位爷爷说他家孩子学习非常好,从来不写作业,回回考试前几。这些都是空泛的,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要接纳孩子,得非常清晰的认识孩子,认识他的性格,认识他的优缺点。可以用纸把孩子所有的优缺点写下来,慢慢去琢磨,如何鼓励,如何引导。琢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接纳的过程。

还得接纳孩子的情绪。

对孩子来说,情绪可能是他受到挫折后的最先反应方式。

比如当孩子考砸了,他首先会感到懊悔、慌乱、焦虑等负面反应。回到家的孩子是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和考砸的试卷的。

父母该如何反应呢?如果我们只关注成绩,孩子会感受到失落失望,感受到不爱他。

此时的孩子最需要被人安慰情绪,需要关怀,需要鼓励,需要帮助。

这些需求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必须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先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否则,我们和孩子之间会产生裂痕,长此以往下去,这种裂痕会越来越大将无法修补。

冷淡的父母培养不出热情洋溢的孩子,因为孩子没有机会体验什么是温暖。

不让孩子体验温暖的父母,也体验不到孩子的温暖,因为孩子不会。

我们再想想和朋友聊天,解决问题的话说的很少,大部分话都是在寒暄瞎聊。寒暄瞎聊的作用就是在拉关系搞气氛,缓和每个人的情绪。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什么问题都好商量。

孩子更是需要情绪的安置,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多种宣泄渠道。可能他们唯一的途径就是期待亲人的接纳。

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温暖,对孩子来说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越温暖他越离不开,他越能感受到被尊重。

学会倾听能让孩子感受被重视。

倾听能排泄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真诚地爱着他,我们和他是一起的,我们在努力地了解他帮助他,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很用心,他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对他也很重要。

其实有很多问题不需要我们拿主意,孩子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而已。和我们大人聊天一样,聊了一个下午,哈哈大笑之后发现还没说正题,最后发现没必要说了,都不是事儿了。

当孩子喋喋不休时,我们要用耐心陪伴,倾听他的心声。这既能排解孩子的压力或者分享孩子的快乐,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父母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拿起耐心竖起耳朵,认真陪孩子度过一个时间段。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耐心。如何保持耐心?耐心和急躁都属于情绪的行为方面,是情绪的一种。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叫情绪的东西,我们作为父母要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等这本书的问题汇总完后,下一个读书笔记分享。

综上所述,要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就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倾听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