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思考:什么样的人不会被淘汰?
疫情在家3个月,
小白一直被恐惧支配:
总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被辞退,
不少人工资缩水打折,
很担心自己会被淘汰掉。
名校毕业,
年纪20出头,
人又比较聪明,
对小白来说找一份工作并不难。
毕业两年半,
工作换了5份,
收入都还不错。
她崇尚品质生活,
工资到手就消费,
日子过得潇洒随性。
在朋友圈里,
小白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但这一次疫情,
让小白整个人都慌了:
房租马上到期,
复工遥遥无期,
拖国家的福,
公司还给发着基础工资,
不至于吃不上饭。
可是小白真的感觉到,
自己很没有安全感:
好像之前积累的所有优越感,
都是虚假繁荣。
她很困惑,也很不安:
自己的未来会如何呢?
一种心底而生的无力感包围着自己。
2020年,两只黑天鹅从天而降:新冠肺炎让大多数人停工,人工智能趁机取代人力。
于是很多人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处于一种“被淘汰”的恐惧中:
疫情过后会迎来裁员潮吗?今年毕业能找到工作吗?丢掉工作房贷怎么还?人工智能又取代了XX...
好像我们随时有可能,
被这个时代,或者意外给淘汰掉。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究竟可以做点什么,让自己拥有安全感呢?
1
在职场,哪类人不会被淘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个时代,其实不会主动去淘汰掉任何人。只不过时代一直在发展,在向前进,如果我们永远停在原地,不做努力,就会和时代脱轨。
要想不被这个时代淘汰,要拥有自己的“核心力”。
如果把我们比喻成一台赛车,那么我们的核心,其实就是那台发动机。
在外表看起来,很多车都差不多,看不出多少差别。但其实内里的发动机之间,差出十万八千里。一台好的发动机,才是一台汽车的性能保障,也是在竞争当中制胜的关键。
不管是疫情的影响下,还是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会担忧自己的未来的,都是那些没有核心力的人。而自身具有核心力的人,从来不会担心自己被淘汰。
2
核心力决定你的安全感
你或许还不清楚,发动机(核心力)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差距?
有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两者的差距:
她觉得 营销行业不好混
C是我面试的一个员工,到公司来应聘人事岗位。
我拿到她的简历的时候感觉到很有意思:之前4年虽然在几家不同的公司工作,但工作经历可以说还是比较连续的,全部都是做的营销方向,但是这一次来应聘的却是人事岗位。
我问她为什么换一个方向应聘,她说:
“我觉得销售就是吃青春饭的,而且完全是业绩导向,整天都是在做着重复的事情,感觉自己很容易被替代,所以我想换一个方向来试试。我认为人事工作更能锻炼人的管理能力,在现在这个时代管理也是很核心的技能,所以我想换一个方向。”
回答倒也算是中规中矩,但是我最后却没有给她投通过票。
为什么呢?
因为我又追问了之前她的工作细节,让她描述一下营销工作的内容。结果得到的答案很模糊:
“销售不都一样嘛,就是天天打电话邀约,然后来了就和家长聊天,尽量形成转化,拍单交钱。”
当我问到她觉得营销环节怎么能够优化,她的答案也让我大跌眼镜:
“环节都是固定的啊,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尽量多打电话,我吃饭在打电话,走路在打电话,去看电影都要接咨询电话,很疲惫,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随时会被取代,现在公司又引入了人工智能客服,开始裁员了...”
她不是选错了方向,而是没有去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算让她在最好的赛道里,依然会被淘汰掉。
她觉得 营销行业有发展
另一个故事,主人公也是从事营销工作,叫S。
S有一个很神奇的经历值得分享:
她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2年,后来因为家人生病要回到哈尔滨工作一段时间。她一直都是做教育行业营销方向的工作,所以回到哈尔滨也准备找一份相关的工作。
她盯上了哈尔滨最大的一家k12连锁教育机构。
应聘当天,因为她的简历上面叙述的工作成果和细节都很出色,接待她的是人事经理。
在初步的交流之后,HR问S想应聘哪个职位,和期待薪资。S说,自己要应聘城市经理(整个哈尔滨所有校区的总经理)。
被告知初始应聘最高只能做储备校长后,S直接说出自己的条件:
“我在北京的时候带过16家校区,半年时间让所有校区都实现1.5倍以上营收。我来应聘这个城市经理的岗位,有信心3个月让哈尔滨整体营收到两倍。我之前调研过咱们的大致数据和营销手段,这是我做的分析报告和下一步行动方案,您看看。如果觉得可以的话,我3个月不用工资,签对赌协议,如果到两倍营收,我做城市经理,如果实现不了,我辞职。”
结果如何?
那之后的53天后,哈尔滨整个8校区营收整体实现2.3倍增长,S如愿以偿地做了城市经理。
S在哈尔滨半年就被调去深圳做区域总监,分管34家校区。知道S要离开,哈尔滨的校区投资人竟然联名去北京总部留人,愿意集体出资,给加2倍薪资。
要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我会觉得这样的传奇经历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
有意思的是,C和S,曾经就职于同一家公司,从事同一个方向。
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就会产生核心力,而有核心力的人,是不会担心自己失业的。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对人才的渴求都是不会变的,真正在自己领域里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只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有价值。
3
做对这3点,核心力飙升
我们回到最开始小白的故事中。在职场里完全没有安全感的她,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再害怕被淘汰呢?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初入职场都会走很多弯路,然后才有可能悟得其中的道理,回归正确的方向。但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了,有可能一辈子都在错误的方向上拼命,你不能说他不努力,但结果大多不如人意。
下面有3个建议,希望你能早点看到,并且积极地去尝试一下:
01 挑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扎根。彭蕾当年在阿里巴巴做前台,没日没夜的工作,一个人做五个人的活,赚半个人的钱,一个月就只有500块。身边的人纷纷离去,甚至有人说马云是骗子,但是彭蕾很坚持,当被问到原因的时候,彭蕾说:“我觉得马云这个人挺有意思的,跟着他干活很好玩。”
正是她的坚持,让她陪伴着阿里巴巴一起成长,如今身价百亿,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你可能会说,那是彭蕾幸运遇上了马云,要不然也会被骗惨一无所成。但换种视角来看:
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要先看见,才去相信呢?
也就是说,我们是要看准一个事情才投入坚持,还是你坚持扎根才会得到回报呢?我更相信后者。
彭蕾就是这样会在一个地方扎根的人。即便是阿里巴巴没有成功,她所积累的经验和她的坚持,依旧会让她遇上牛云或者羊云,再开一家阿里麻麻,照样成功。
很多人频繁跳槽,看的是眼前那一点利益,无论是工资还是心情上,都不过是很微小的变化,不会让你改变人生。
你在一家公司还没待几天呢,没有那种参与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0到1的经验,接触的全是皮毛,就离开了,那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也只会让自己不断贬值。
要知道,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要在一家公司,或者一个领域内,有足够多的积累,才能接触到核心的部分,才会产生复利效应。你要在一个地方多做几年,才会形成不容易被轻易打破的核心壁垒,也就是自己的核心力。
请谨记:
▪️ 大公司看机会,小公司看老板。
▪️ 最开始不要太在意薪水。
▪️ 找到那个你现在能够得着的最好的公司,然后在那里至少坚持做个三五年,陪伴它成长。
02 选一个领域,成为专家。
做工作的时候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把工作当成作业,硬着头皮去完成,只要合格不挂科就万事大吉,你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另一种是把工作当成作品,精益求精,积极主动思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很显然,后面一种选择更容易让我们获得突破。
你要知道,如果不能成为一个领域里的专家,你就随时可以被替代,而且你即便积累再多时间也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怎么成为专家呢?
有三个步骤,并且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
▪️ 积极主动,工作充满热情。要知道,你是根本不可能做好一份你不热爱的工作的,要想成为专家,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工作。
▪️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比如你是做营销的,那就在营销活动设计和思考中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多去访谈用户,多去学习知识,然后反复实战,打磨技能。
▪️ 复盘反思,追求做到极致。把领导对自己的要求当成是自己的及格分数60分,而每一次自己的追求都是100分,主动思考,总结之前的经验和不足,迭代提升自己。
03 现在开始,强制存钱。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存钱的重要性。如果突然失去工作,你的存款够你花几个月的呢?
很多人在嚷嚷着疫情结束后要报复性消费,但其实对于更多人来说,复工之后需要“报复性存款”。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能存钱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1万存款,所以我就可以尝试创业;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存了20万,所以我可以选择一份我觉得有发展但是起薪并不高的工作;
毕业3年的时候我有50万,这让我能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不急功近利,而是有耐心做好当下;
而面对疫情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存款可以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花个三五年。
上面我提到的所有钱,都是在没有家里支持的情况下存下的。大学那1万是高中时候摆地摊赚到的,高中住校我每天吃饭只花两三块钱;后面的钱也都是,我几乎能存下50%的收入。
赚钱的能力的确重要,但是存钱是大部分人现在就能掌握的技能。有存款,就有安全感,就能从容地面对工作。当你工作不盯着钱看的时候,反而更容易赚到钱。
别迷信那些说年轻人不要存款,要高品质生活的人,他们通常都有大量存款。
关于存钱,我自己的几个经验分享给你:
▪️ 每个月按照比例进行存款,我通常是30%以上,这部分钱不要动。如果觉得砍掉30%不够花,那努力去提高收入。
▪️ 不要贷款买房子以外的东西,不用花呗和白条,要学会延迟满足。如果现在买不起,那就不买,参考上一条,努力提高收入。
▪️ 买理财。如果你现在还不懂理财,那就把钱存在保本理财(就是利息不高但几乎没风险的理财)里,例如支付宝的余额宝或者微信的零钱通里,然后看着自己钱生钱的感觉,会很激励你。
找到一家公司,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坚持存款。这其实都是一些看起来很容易理解的建议,但是要坚持做好,很难。你在这3个方向上每多坚持一点,就像是再给自己的护城墙上堆一块砖,你的核心竞争力也会日益增长,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越优秀的人越从容,越从容越不容易被替代,越不易被替代就越容易赚钱。4
不想被淘汰,我们能做什么
我之前在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引用过一个概念:影响圈。
🔼点击图片查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是我们在意的事情,例如国家变化,经济形势这些,而影响圈是我们现在就能改变的事情,例如我是选择读书还是刷抖音。
范仲淹早年读书的时候,有一天皇帝出访,大家都出去看,但是范仲淹却依然在房内读书。身边的人都问他为什么不出去看皇上,范仲淹说:我若是学问做不好,今天见了皇上又如何;我若是认真读书做好学问,还愁见不到皇上吗?
结果最后他读书致学,考取功名,一路做到副宰相,天天都见到皇上,而当初跑去看皇上的人,可能那一辈子也就见到那一面。
范仲淹就是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自己的影响圈上,所以最后成功。
疫情就是我们的关注圈,并且是我们无法左右的那一部分。
我们不能影响疫情的发展,但是我们可以趁这段时间去增加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我不能影响房价,但是我可以努力赚钱。
记住,最可能超过股票和房价的投资,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