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真正盈利的“知识型个人IP”?
右边那个是奇葩,左边那个可以忽略我知道一个知识型IP产品,一个人,两年时间,6000元两天课,利用一个学习社群,居然1500人参加培训。
没有公关团队,没有资本介入,甚至连一个助手也没有。
很多自媒体写手,天天码字吸粉,看似美好。一问赚了多少钱,立刻被他秒成渣。
这个奇葩本质上不能算一款产品,他是一个人,他叫李海峰。
话说认识这个“奇葩”好多年了,所以作为一个朋友,以及亲身经历了其中社群学习的学员双重身份,我想从几个问题来梳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WHAT:这奇葩到底搞的什么东东啊?
李海峰目前核心做DISC双证班。
DISC,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性格分析的方法,它把人的性格按照代表分类的英语单词首字母拼写得到。
我总结一下他的5个成功秘密:
HOW:这个奇葩怎么在两年搞定这件事的?
秘密1:在恰当的时机,利用好了社群营销的风口
2014年,微信群除了正常的扯淡之外,忽然被一批培训圈的人发现,可以变成“教室”,于是乎开始了微信群语音分享的这种另类的上课模式。
这时候微信群语音分享是一个风口,利用好的话,的确是可以被吹上天的。
李海峰充分利用好了这个契机,让学员上完课程后必须在微信群里进行语音分享,从而造成了微信群“满满正能量”的感觉,一群小白学员,瞬间觉得很值得,交了一笔钱,听了两三天线下课,还能线上免费学习东西,这种好事哪里有?
本质上,这是典型的“发动群众逗群众”的玩法,这种玩法后来被很多老师纷纷仿效。
别人逗逗吃瓜群众之后不久就做鸟兽散了,这个奇葩牛的是坚持每晚群内有分享DISC的话题内容,有时候甚至好几个群进行同步分享,总数超过了1000天次。说到底,奇葩从来不指望你全听,但他确定你很可能会听几次,只要听了,也算是温故而知新。
【启发】
每个营销工具都有红利期,但最好的红利还是“产品质量”。只要产品好,客户仍然会趋之若鹜。
秘密2:碰巧找对了种子用户,真的是碰巧
海峰曾经说过:最初打算做个顶多7期班就不做了。
说实话,别人可能不信这句话,我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培训圈的人都知道,公开课招生是很有难度的,考验的不仅仅是这个讲师的品牌,更考验的是这个讲师的幕后营销团队。一般玩法都是一个小型Call Center不断打电话推销或通过销售年卡方式来招募公开课学员的。他,光杆司令一个,你觉得他有什么胜算呢?
据说他起步时候,因为在一个大会上做嘉宾分享,听说当时忽悠的效果不错,当场有一些脑残粉就要各种求抱抱、求合影、求上课。李海峰这时候正式做起了“个体户”,自己接单,自己发课程资料下载链接给你。没有助理,没有团队,就这样开了第一和第二期班。后来就靠口碑进行朋友圈营销,逐步逐步把2个班的粉丝run到了目前1500人。
由于他开的是“双证班”,所谓双证班就是讲师证书和顾问证书,说白了,就是允许你来讲他的课程。你基本上不用动大脑,只要动动小脑就可以推测出Who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了。
对了,两类人非常感兴趣:
- 职业讲师:直接合法“盗版”课程,而且盗得理直气壮(因为老子出钱了!),这批哥们盗完课后马上大摇大摆地去企业里面讲课赚钱咯
- 企业HR条线人员:回企业立刻开始讲课,不用担心缴版权费(老娘也总算有一门课可以讲讲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种子用户非常有特点:
- 都有一定的使用场景:下课后,都可以去讲课,只是目的不一样
- 都互为朋友圈吃瓜观众:讲师微信好友中除了讲师之外,有很多HR,HR好友中除了HR同行外,还有很多讲师,这个游戏就很有趣了,一旦晒了一条朋友圈,等于下一批种子学员都知道了(说实话,我个人猜测,海峰开始未必想清楚了这件事,所以我觉得是碰巧遇对了种子选手)
【启发】
好的产品的客户定位非常关键,最好的客户资源是客户之间存在某种潜在关联,这样方便互导流量。
秘密3:坐轿子靠的是资历,抬轿子靠的是格局
韦小宝说的好:花花轿子人抬人。坐轿子很舒服,但是容易跌下来;抬轿子比较辛苦,但是容易结识人。
李海峰非常喜欢帮别人抬轿子,抬轿子起到两个作用:
- 让更多人认识坐轿子的人呢
- 让坐轿子的人心理欠李海峰一个“抬轿人情”
这就是传说中的“防不胜防软文千刀斩吗?”明白无误告诉你:是的!当海峰开课的时候,坐过轿子的人就开始自然投桃报李。
站在鸡汤的角度看,这叫套路。站在三观的角度看,这叫格局。我相信后者比较符合李海峰的性格,他每次上课都要说明:他说,他想好了站在台上的第一天就想好下台,但是都叫了2年,还没下。(我想问:你真的下的来吗?)
话说回来,昨天李海峰课后问我:上次听其他群友说,你好像1月初有一个高逼格的工作型PPT训练营 吧,要不要我帮你转发一下?
说实话,连我自己都很少广告,他居然记得这件事,可见他抬轿子水平很高。
更牛逼的是,他后来建议我最好是开班前2周再调动双证班社群的力量转发下...~
抬轿子套路学会了吗?——不仅要主动抬,而且要连续抬,更要用力抬!
【启发】
抬轿子是一门艺术,不是你愿意抬,人家就会要你抬。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抬多了,总有一次别人愿意帮你抬。
秘密4:个人感召力比较强,善于激励人心
海峰是一个具有较大“能量场”的人,说白了,这个人讲课时候非常HIGH~这种每次上课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的讲师,通常有几个特征:
- 语速比较快
- 动作幅度大
- 特容易出汗
- 笑得很大声
- 很擅长煽情
很不巧,李海峰以上五条都沾边了!
很多人和我说很喜欢李海峰的课程,原因之一就是每次来听,都是感觉“正能量满满”,原先被工作和生活压得抬头看到的都是灰蒙蒙的天空,上两天课,瞬间感觉阴转多云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浓鸡汤”啊!
但是,回去之后过一段时间又灰蒙蒙了,然后再去听听课,打一针“生长腺素”,逐步逐步得了“正能量上瘾症”。
【启发】
鸡汤的本质是输出价值观,你要让你的IP看起来很美,鸡汤肯定是要的。
BUT,熬鸡汤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个值得让别人尝的鸡。
秘密5:人家根本不是上课,根本就是玩社交
开始几批学员是真心去学东西的,由于海峰强调“链接”,互相多多交流和认识,它本质上解决了一个现代职场人的刚性需求——社交匮乏症。通过上课,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行业上下游的人(上游是HR,下游是讲师,互相依赖),社交圈拓展了,业务也达成了。玩法不错!
最亮点的是,他搞了一个互动机制叫“结死党”,即两个学员之间必须承诺完成课堂上写下的学习任务承诺,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直到完成。这个仪式感,让很多人头脑一发热夸下海口,等回去热情退去后,正好想偷懒了,哪里知道一个死党的励志夺命Call过来了!算了,还是拿起笔,完成一下作业吧,早死早超生!每个人都是这样想,反而把社群的积极性搞起来了,这玩法本质上是借鉴了海外Coaching Program的玩法。
这个社交逻辑是目前几乎所有各种励志品牌社群的典型玩法,只是玩得逼格高不高而已。海峰的这套玩法基于粉丝低于其个人品格的认可和价值观的认同,使得聚合度相对较好。
【启发】
这个社交的逻辑是这样的:交钱入群→感受群的社交氛围→线下上课正式认识同学→课后领受任务群内分享→线下可能自发组织活动high→参加复训认识学弟学妹→循环
秘密6:大家都是算命,你戴墨镜算,但他带个软件算
最最常见的性格分析方法是什么?中国叫看时辰,看生肖,老外叫看星辰,看星座。一般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专业,一般还要搞个罗盘看。
DISC双证班会推荐安装一款软件,利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库,来进行性格分析,通过详细的各种图表,将看似虚幻的性格分析瞬间高逼格化了!
如果没有软件支撑,这个班估计很快会“死掉”,因为理性人不太会相信光靠嘴巴说的东西。
【启发】
好的IP不是仅仅收获虚幻的知识温饱感,而是真正的收获技能操控感。
好了,最后,小小总结几句:
- 活儿好才是真的好!我相信“厚积薄发”四个字,我也相信“成功是99%的汗水+1%的天赋,但是1%的天赋超过99%的汗水”。底蕴这件事一方面靠后天努力,但很大一块靠特殊场景下的元知识、元技能、元思维积累,某种程度从出生第一眼看见父母就已经决定了后面的高度
- 不是每个人都自带充电器!稻盛和夫把人分为:自燃、可燃和不燃。自燃人具有巨大潜力,但要注意别燃着燃着把身体烧断保险丝了。海峰每次上课都要湿好几件衬衫,人家讲课费力,他讲课费衣,想想也是醉了……
- 建群容易运营难!每次我见他,他只要不上课,基本上一有空就低头疯狂回复各种微信,由于是“个体户”,很多细碎的工作可能把并不富裕的时间切分得更为细碎,与其说是一种高效工作能力,倒不如说是一种隐忍,这就应了一句话“所有牛逼都来源于傻逼一样的坚持”
- 课程不一样,套路不一样!我知道有些伙伴去听李海峰的课是假,想看看运营模式为真,今天我就很直白地剖析出来给你看,你要怎么抄都可以,我估计李海峰也不care,但是我非常清楚,套路再深,适合才好
据我所知,好几个知识型IP网红都去上他的课了,原因很简单,希望导流量到自己各自的“自留田”里去。
到底能导多少流量进去,有待时间检验,但善于打造各种励志哥的造星平台们,都需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
鸡汤挺好喝,但不管饱,现在若想踏踏实实吃碗白米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