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期跟艺术有关的播客

2014-11-18  本文已影响18人  黑八先生

汪建伟是位艺术家,在IPN播客节目《流行通信》当了一回嘉宾,一开始就回答一个问题“最喜欢什么?”他的答案是——不知道的事情。对未知的渴望,看书也是一种满足对未知的欲望,并且是一种极为简单方便的方式。以前我不喜欢看书,虽然一样对未知有欲望,可是总是很难满足这个欲望,并且,这种欲望会随着时间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慢慢消减甚至褪散。当然,虽然书籍是最简单便捷的方式,但是经验生活同样是很好并且实际的方式,只不过经验生活很大部分受所经验的生活限制。比如上流的生活和下流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也就是外部环境影响很大并且机会不平等,而书籍是平等的,一个顶尖的学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在同样的书籍上阅读,至少获取方式上是平等的。

汪建伟老师咋节目还说道他喜欢拿着地图逛,尝试走未走过的路,坐没坐过的地铁,这一点我有共鸣。对于我而言,这个习惯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因素造成,从小学读书开始就喜欢到处走,喜欢走各种小肠道回家,我很喜欢那种从不同小路回到家的感觉,特别如果是周末,时间会更充裕,我就会走得更远,尝试更多的小路。到了初中,学校离家里比较远,周末放学我也是喜欢绕过大马路,穿走田间小路。经常会走进死巷,又回头重来,如果旁边有住户,他们都会挺诧异地看我。

毕竟走路的方式会有速度限制,所以走不了很远的地方,后来我很希望拥有一辆我自己的单车,然后顺着马路骑到各个乡镇。我央求老爸老妈很多次,可是都没有给我买,他们考虑到我没有单车当作交通工具的需求,并且单车属于易被盗窃的东西,所以一直没给我买。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其实单车除了能够方便日常交通,还可以满足心理的小放飞。当时我的心里有点像《我的滑板鞋》里表达的那样,只不过换成是单车。后来我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直接在没人的下午,去了县城不多的几家单车铺,其中有两家铺开在一条街,几乎连在一起,问了第一家,打算去第二家再问,才发现原来他们卖的品牌都不同,所以根本没法比价。毕竟当时一两百块不是小数目,所以就到另一条街再问问,当时都没有成车给试骑的,只有选定了才给组装完整再试车,然后根据身高调一下坐垫和刹车松紧。所以能考虑的只有两个,款式和价格。记得当时花了215,配件就好几十,估计那些配件才是利润率最高的。不过总算有了属于我的单车,可以摩擦摩擦了。其实那时候买单车一大理由还真有当作交通工具的需要,因为要骑去网吧,那时候已经接触网络,开始看片玩游戏,而真正骑着单车去远方的时间都被网吧占据。后来单车没回来不到一年就被偷了,连生锈还来不及出现就被偷了。那次是国庆的时候,人很多,车锁在一楼公路旁,到二楼看衣服,大概二十分钟,下来就不见了。当时我问了旁边卖糖果的大叔有没有看见有人扛着车走了,我还以为偷车贼没敢在那么多人面前撬锁,可是那个大叔说没有,那么估计也是那个锁太不堪一击。那里是老街,有很多黑车店,我就去那些地方转悠,看能否遇上偷车贼转手,结果没收获。最后折腾到傍晚,只能默默接受这个事实了,然后也再也没买单车了。

买的单车没到一年,印象中也只是和小伙骑过一次,还只是在城里转圈,倒还是小学时候,没有网络,周末时间又多,借着别人的车还骑过去乡下,可惜半路时候小伙伴恐惧,因为一条大马路只有机动车没见单车,周围都是树木,不知道骑到多久才有人烟,因为恐惧而返回,忘记开始因为好奇而上路

当时我觉得很遗憾,直到现在都是,因为我再也没有试过重走。越长大越会被更多的事情包围,特别是我现在很警惕那种重复做的事情,占用了时间,甚至没思考为什么要做,有什么意义,或者,它有趣吗?

首期的《流行通信》,汪建伟老师很多话都让我感觉很受益,也引起很多共鸣,跟一个艺术家有共鸣,觉得忽然多了点艺术气息,可能文艺青年就是这样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